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5版:今日下沙·开发区

围垦故事里,精神延续

  对一代老下沙人来说,围垦是一件苦乐兼具的事情。苦的是没日没夜的挖泥造堤、抛石固塘,乐的是每次围垦都能或多或少地收获一块良田。

  在第二次大围垦行动中,以7号围垦的规模为最。“7号围垦,应该1978年12月份开始的,天很冷。”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围垦场景,沈伯焕记忆犹新,“男女老少,只要不用读书、干得动活,都去参加围垦了。”

  围垦筑堤,就要挖起地上的泥土,一层一层地往堤坝上垒。数九寒天,村民们往箩筐里填满泥土或石料,赤着双脚上上下下地运送筑坝材料。下沙人干活都实在,每一担都有两百多斤重。

  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人的吃住都在堤塘边。搭几块砖石,铺上茅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就是大家的住处。大锅炖煮的白菜、萝卜配早米饭,是最常见的饱腹之餐。

  “一般来说,男人都直接住那里,第二天天一亮就起来干活了。女人要照顾家里的小孩、老人,喂养猪羊牲口,所以吃完晚饭就回家。”在一辆自行车都是奢望的年代里,女人们从围垦处走到家里,最远的要走上两个多小时。

  这样的日子,大家相互扶持着过了五个多月。次年四月,7号大坝成功筑成,新增围垦面积约2万亩。

  “我爸爸整个人都扑在外面,从来不顾家里的事。”沈焕伯的女儿回忆说,有一个夏天,下沙遇上了台风,大家都往家里跑,或带着家人去别处避风,沈焕伯却往围垦筑坝的地方跑,“当时我们住的都是茅草屋,这么大的风肯定要被风刮倒的。我爸爸就叫我们躲桌子底下,自己去外面了。”她的话中有些许抱怨,也饱含敬爱。

  “我外公这一代吃了很多苦,为下沙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们年轻人,要学习、继承他们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沈伯焕的外孙倪先生说。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开发区 q0005 围垦故事里,精神延续 2014-12-22 钱江晚报2014-12-2200018 2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