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第X号会场

省人大代表、浙大副校长罗卫东用一组浙大毕业生数据说明弥补“人才赤字”的迫切

去年毕业的2556个浙江籍本科生
只有一半留在浙江

留住人才,浙江要在政策、环境、服务上进一步下功夫

  昨天下午的会议,开始时间是2点半,但有代表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可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厅里,座无虚席。

  会议正式开始了,代表发言非常踊跃。代表的发言时间,足足比预定时间延长了50分钟。

  这其中,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的发言,让气氛尤为热烈。

  浙江经济要发展,必须要创新;要创新,就得靠人才。那么,罗卫东的问题来了:跟北上广相比,浙江对人才尤其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几何?

  本报记者 徐建国 章咪佳

  对比北上广

  浙江吸引人才不够强

  在省人大杭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罗卫东提供了一组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流向数据。

  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共有5308人,其中浙江本地生源2556人。而毕业后留在浙江工作的浙江生源只有1391人,加上外省市留浙工作的学生,总数为1449人。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浙江本地生源学生,跑到外地工作的达到了1165人,而吸引外省市学生留浙仅为58人。

  “这应该算是人才赤字了吧。”罗卫东话还没结束,会场上就有代表轻声感叹,“这还真没想到。”

  参照浙大毕业生去北上广的数据,更是让在座代表看到了反差——2014年应届毕业生中,来自北京的17人,而最终去北京工作的61人;来自上海的22人,去上海工作的239人;来自广东的55人,去广东工作的129人。

  “看来跟北上广比,浙江对人才的吸引力确实还很不够啊。”有代表说。

  人才如果留不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怎么能得到保障?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留住高端人才

  浙江要做些什么

  罗卫东告诉钱江晚报记者,现在国外很多地方的经济不是很景气,很多高端人才其实是愿意来中国工作的。浙江大学这几年,也引进了不少国外来的全职教师。可是从杭州来讲,甚至整个浙江来讲,国外高端人才过来工作的,量还是太少了。

  罗卫东认为,这其中也有很多外部环境的细节原因——这些细节挺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比如——

  政府门户网站使用不够方便。很多老外,他来到浙江工作,需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了解有关社会保障等类似信息,但门户网站很少有英文文本,更别说其他国家语言文本。

  公共服务不到位。马路上的标识,让老外哪里看得懂,有些有英文标识也是错误百出。找路都难,更别说开车了。

  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大,但目前能提供服务的机构太少。

  子女的教育问题。“据我截至去年8月掌握的数据,上海有25所国际学校,而杭州只有2所。”他说,杭州的两所国际学校,一所在滨江,一所在下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教书的外籍教授,要把孩子放到这么远去,也着实麻烦。“我们刚刚招了一位教授,他把家安在了上海,只身一人来浙大教书的。”

  “跟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比,杭州在环境竞争力上确实存在一定差距。”杭州市的一位主要领导接话说,今后我们一定要在政策、环境、服务等下足功夫,提高竞争力,更好地留住高端人才。


钱江晚报 第X号会场 a0003 去年毕业的2556个浙江籍本科生
只有一半留在浙江
2015-01-22 3768025 2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