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m0006版:桐庐生活

这些有趣的地名,你知道吗?

  叶子整理

  地,本无名,有了人,才赋予了名。所以地名往往与居住在这一区域的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方舆胜览》载:“昔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桐为姓,故山名桐君,县名桐庐。”这就是桐庐的由来,那桐庐其他地区的这些有趣的地名,读者朋友们,你是否都知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迎宾路 Yíngbīn Lù】 1971年2月19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前往新安江水电站参观,路过桐庐,在这里建造一处外宾接待室。后于1988年建成“桐庐宾馆”,通往宾馆的大道称迎宾路。

  【南门社区 Nánmén Shèqū】 地处桐君街道东南部,富春江北岸。桐庐县城自古无城却有“门”。该社区南端,民国间有一门称“南门”,门所在地称“南门弄”,弄名沿用至今。且位于旧县城偏南部,以“南门社区”命名。1981年9月设南门居民区,1990年太平居民区并入,2001年改名“南门社区”。

  【迎春社区 Yíngchūn Shèqū】 该社区1949年至1950年大部归第六行政村管辖,1969年6月归立新居民区。几经更迭,至1981年归太平居民区。1985年12月以“改革开放春天到来”含义,命名已竣工的商业街为“迎春路”。1996年2月设迎春居民区。2001月6月始建社区,以路得名,定名为迎春社区。

  【圆通社区 Yuántōng Shèqū】 辖区内有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所建的圆通寺遗址,历史上该寺屡圮屡建,2003年重建,2005年竣工开光,该社区因寺命名。

  【塘园里 Tángyuánlǐ】 地处双溪中游,村居较密处。早年的时候有大塘,因势构筑小花园,清咸丰、同治年间小花园被毁聚居成村,所以才叫塘园里。

  【白桥头 Báiqiáotóu】 白桥头是一个溪谷小村。村西端有一座石桥,相传是昔日一位姓白的马贩为赶马过双溪而筑造的,这里的村落就以这座桥的名字命名了。

  【荣店 Róngdiàn】 早年因为王姓居民在这里聚居,曾名上、下王庄。相传曾经有一店铺设在这个村里,生意非常兴隆,铺号“荣店”,后来村庄也被叫做荣店。

  【红庙 Hóngmiào】 原来这个地方仅有一座小庙,小庙的墙呈现赭红色,所以这座小庙被唤作红庙。1957年新安江水库移民迁居到这座庙旁边建村,所以以庙名村。

  【梅蓉村委会 Méiróng Cūnwěihuì】 梅蓉村委会驻地梅蓉龚家。原名叫做九里洲,这个地方旧时有很多的梅树,雅称梅州。1938年设置了梅蓉乡。

  【浮桥埠 Fúqiáobù】 南临分水江,东邻凤凰山,东北接桂花岭村,西北近徐家村,西界下高岭村。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建早了浮桥代替舟渡,所以叫做浮桥埠,曾经还叫过里口渡这个名字。

  【白塔弄 Báitǎlòng】 村户聚落于王家山脚,呈带状。东靠王家山,南临田畈,西接河田弄,北临河田。村前后均有小山丘,中间是比较狭长的田弄,因弄深层土色较白,俗语白秃秃,“塔”与“秃”谐音,雅称“白塔弄”。

  【大脉地 Dàmàidi】 据《桐南何氏宗谱》记载:此地原名塘坞,宋景德中,新安界口何文远任桐庐知县,卸任后,欲择地定居,一日登大奇山,见此地“层峦耸翠,脉络舒张”认为是个好阳基,遂购地结庐于此,并改村名为何家湾,后繁衍成村。因赖“地脉晓裕”“地灵人杰”,才得“保世以滋大”,遂名大脉地,以示吉庆。

  【岩桥 Yánqiáo】 东临临溪,西临黄潦溪,两溪汇合于卓家潭,向西北方西流入富春江。村庄聚落于两溪之中,形如木排,故称浮排形。相传,古代岩桥村周围有三条通道均建有石桥,有“不过桥,不能进村”之说,村中石桥建在源出岩坞的黄潦溪上,故称岩桥。

  【乔林头 Qiáolíntóu】 聚落于后门山西麓,呈丁字状。与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隔路相望,近邻乔林新城住宅小区和新建村。昔时村后有古树参天,乔木林立,自称“出身幽谷,迁于乔林”,以此来命名。明初时,有严州府守备邢守道(天台人)迁到这里定居,繁衍成村。

  (感谢桐庐县民政局提供资料)


钱江晚报 桐庐生活 m0006 这些有趣的地名,你知道吗? 2015-01-29 3772267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