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1版:人文

定价7千多元的《潘天寿全集》昨天在宁海首发
迄今为止,这套书收录他的作品最全,188幅画作首次亮相

寻尽潘天寿,只为更好地读懂他

  这是寻找“潘天寿”的过程。

  从2010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历时5年,《潘天寿全集》终于面世。

  昨天,在潘天寿的家乡,浙江宁海,5大卷《潘天寿全集》的恣意笔墨里,先生一生艺术发展的轨迹,以及画作背后的人生沉浮,徐徐在我们面前展开。

  这是迄今为止,收录潘天寿作品最全的出版物——764幅画作、120多万文字、152方印章、200多幅珍贵手稿和照片。《潘天寿全集》定价7800元。

  “其中,有188幅画作是首次面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说,“这是现代中国画高峰的全景呈现。”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实习生 卢洁霞

判断真伪比撒网征集更难 专家鉴定团一票否决制

  2010年10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通过钱江晚报,向社会征集潘天寿画作,录入全集。

  “在钱报发出消息后的几个月里,出版社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民间的个人收藏者与机构。不少珍贵藏品陆续浮出水面,每幅作品背后都带出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管慧勇,昨天在首发式现场难掩兴奋。

  作为《潘天寿全集》的责任编辑,管慧勇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这5年的艰辛,“我们在作品征集和鉴定上花了大量功夫。”

  在全集启动之初,潘天寿的儿子潘公凯说,“潘先生的作品本身比较少,又遭遇一些变故,所以要出他的全集,征集工作是重中之重。”

  《潘天寿全集》最后从全球征集了3000多件作品,包括中国美术学院、黑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机构,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海内外私人藏家。

  征集困难,鉴定更是难上加难。

  《潘天寿全集》副主编奚天鹰透露,仅拍卖机构就送来了上千幅作品“求鉴定”,个人收藏者更是络绎不绝。

  “现在伪作实在太多。”《潘天寿全集》主编张曦说,“因此我们组成了一个专家团,他们是全中国鉴定潘天寿作品最有经验的人。”

  这个专家鉴定团,包括童中焘、朱颖人、张立辰、吴永良、刘江、张桂铭等,均是与潘天寿朝夕相处过的学生。

  “潘先生的徒弟们,年事已高,把他们都邀请来做鉴定十分不易。”前前后后,鉴定会一共开了20多次,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童健,参加了多次鉴定会,他大赞“一票否决”制。

  “我们把征集来的作品做高清扫描,打印出彩色样张,专家每人一本,各自分头做鉴定。每个专家在每张画上标明:真、伪、存疑。凡一致通过是真或伪的,就不再做讨论。只要有一人认为是‘存疑’的,专家团就要进行再鉴定和讨论。”胡小罕说,鉴定工作非常谨慎。

  经过这样的过程,大部分作品被剔除了,甚至包括在知名拍卖行上拍出过3000万高价的作品,还有国外博物馆馆藏的作品。

他很傲娇,不满意就销毁 他很矛盾,也有人情作品

  《潘天寿全集》的封面,是干净的米白色,上面,仅“潘天寿”三字——这是他自己的签名。

  米白色,是参考了西湖边的潘天寿纪念馆里的一块无字碑。“无字碑就是这个颜色,汉白玉米色。”管慧勇说,“无字碑是有寓意的,象征潘老对艺术追求的心纯真无邪。”

  《潘天寿全集》里,新录入的一套册页,原先藏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图书馆。“这套册页很有意思,是上世纪40年代,潘天寿在中国美院任教时为学生做的示范图。”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说,“其实就是他讲课时用的课图稿,比如这朵梅花怎么画,这个石头怎么画,寥寥几笔,却可以看出潘老对教学是非常认真的。”

  全集里,还收录了三组构图几乎一样的画组。“比如,他画了一艘船,感觉画得不是很好,就同样的构图又画了一幅,有一点点细微的变化。”管慧勇说,从中也可以看出,潘天寿在画画时是非常理性,“画画并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感性,有时候需要不断地推敲一块石头该怎么画,放在什么位置,怎么处理。”

  “潘老还有一个特点,他如果对自己早前的作品不满意,如果这幅作品在他自己手上,他一定会销毁。”管慧勇认为他有历史的自觉意识,“从他内心来说,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艺术创造肯定会留下浓重一笔。”

  于是,全集里就能看到这样一些作品,上面写着“此帧为余三十年前旧作,粗劣殊堪自叹。”或是“此予三十五年前旧作也。狂涂乱抹,霸悍无状,展读之余,不胜惭愧。”还有“某某道兄收了我的早年作品,真是惭愧惭愧。”

  “这些都是他早期的作品,或许送了人,人家拿给他看,他就重新题款了。”这让管慧勇觉得特别有意思,“感觉做这套书,不仅仅是在记录一个历史,而是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管慧勇嘴里的“活生生”,还有例子,“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有很多人情之作,不过能看出他的敷衍,他就潦草地画两只小鸡,或是两朵花。”

  在编辑的过程中,仅仅收录潘天寿的精品,还是收录全部作品,一直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认为,应该凸显潘天寿最完美的一面,另一个声音认为应该还原他是一个“人”。

  “最后,我们觉得要展现真实的潘天寿,不仅能展现先生的艺术发展轨迹,也能看出他的思想、他生活的时代、生活的细节,看到一位大师的内心,尤其在青年时代也有和跟寻常人一样的矛盾和挣扎。”管慧勇说。

  在《潘天寿全集》里,有一副画叫“一身烦恼中,写此秃头僧”。

  “当时弘一法师出家,潘天寿也曾想跟着出家,但弘一法师让他还是在社会上锻炼。”管慧勇说,这也是他早期画了很多达摩面壁之类的画的原因,“能看出当时,他的人生理想和现实有着巨大落差。”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寻尽潘天寿,只为更好地读懂他 2015-01-29 3775686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