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老家的年货,都是“禽兽”
上杭州吃货微信,话年菜,晒年货,攒积分,赢餐券
本报记者 聂磊旻
春已立,年味便悄然杀至。
最近几年怀旧风盛,一说到年货,妈妈的手工年糕、外婆的爱心酱鸭、三姑六婆的各种糕点……必然像3D影像般自动在大脑中凸显,然后朋友圈内里心灵鸡汤立马泛滥:年货,是土灶炉火里爷爷煨的那块番薯;年货,是小学同桌赶了百里山路送来的米酒;年货,是那永远割不断的乡愁啊……
什么叫年货?在我老家,年货必须是精心备置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必须是可力压隔壁第三家供销社副主任王阿姨家年货一头的的精英产品,必须是你有我优、你优我精、你精我绝,一露面便可冠绝小半个村的的杀手锏。这样的货才对得起“年货”的头衔,才对得起长辈们长则仨月、短则半月的苦心经营。你托人打了一百斤年糕,地里收了两担番薯,菜市场买了三五斤瓜子,好意思叫“年货”吗?
我老家浙西山区,以前读书时学校里老是发动学生和偏远山区孩子结对子——我们那就是经常被结的。在江南很多地区,一般家庭常规年货是各式海鲜、南北干货、进口曲奇、大白兔奶糖等等。不好意思,这些我们都……没有,但我们有的是飞禽走兽——对,简称“禽兽”。
我们的“禽兽”是野猪、赤麂、黄鼠狼、土狗、山鸡、野兔……想吃啥,直接约村里的猎户上山去打。多年前,野猪肉还不是什么稀罕物,经常可以买到,因为普通,所以烧法也粗暴,就是红烧。现在很多人在农家乐吃上一口普通猪肉,立马化身一台产品质量检测仪,评价:肉质鲜嫩,的确土猪——对于这种说法,我一般定义此人为“土鳖”。但是小孩子喜欢不爱吃野猪肉,我们最喜欢吃赤麂。这种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肉质紧致,爆炒或者干锅皆宜,非常下饭。
不过这些飞禽走兽也都少了,但是如果提前准备还是可以搜集。过年时谁家来客人,你端出生猛海鲜、法式鹅肝、澳洲牛排,都不是稀罕物,但是如果端出一盘如此野味,就好比在一圈苹果6里,你掏出一个“苹果16”——没有风华绝代,起码可以做到狼吞虎咽。
前年春节,杀到洞庭湖畔,湖南人民酒风浩荡,热情好客,然后吃饭时,桌子居然摆了一盘红烧丹顶鹤,一盘爆炒黄鼠狼……可惜黄鼠狼肉太腥,虽然加了紫苏生姜大蒜,还是吃不下;丹顶鹤则是国家保护动物,不敢吃。亲戚劝我,他们这里乡下菜市场都有的买,有商贩经常去洞庭湖边围捕。不久前,亲戚又传来消息,邀请新年再去玩:“今年来可没鹤吃喽,那个抓丹顶鹤的去年就被抓了,要明年6月份才放出来。”
好吧,为了一道菜,要坐牢三年,这已经不是年货,这是呆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