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两会上说要慎入,之后一年积极探索
2014年,金字火腿开出20多家网店,找到实体经济的新动力
对电子商务,火腿大王态度变了
本报记者 朱浙萍 文/摄
“去年金华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很让人振奋。网络经济发展,也给了传统产业很大的机会。”昨天上午,在婺城区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听到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余秋荣这番话,在座的人大代表、金字火腿老总施延军用力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让人有些诧异,要知道,在去年的两会上,这位火腿大王曾和一位电商巨头“唇枪舌战”过,当时他觉得“不要盲目发展电子商务,我们对它还不是很了解。”
为什么今年施延军的态度起了变化呢?
电商不是谁都能做的
要有团队和思考
“我不是不看好电商,在金华,金字火腿做电商算早的。我只是觉得电商重要,实体经济更重要。而且做电商也不是谁都能做,要有团队,也要有深入的思考。”施延军这么说,2014年,他带领一帮人在互联网转型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尝到不少甜头。金字火腿网络销售总额翻了一番,双十一期间还成为火腿与肉制品类目的全网销量冠军,“关键是通过互联网,我们赢取了一大批年轻粉丝,等于赢得了未来。”
其实几年前,金字火腿就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分得一杯羹,但是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经济,老总施延军还是比较谨慎。
在他看来,9158、5173这些金华巨头发展都非常猛,但他们都是虚拟平台,取得成功是与市场机遇分不开的。而金字火腿是实体企业,电子商务到底能有多少促进?,当时的施延军还不太确定。
传统企业、实体经济要转型,出路在哪里?为此,他建立了专门的团队,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产业、产品、市场都要转型,必须借助互联网这双翅膀。
互联网带来年轻粉丝
这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去年,金字进一步铺开电商销售渠道,在天猫、京东1号店等开出了20多家网店,几乎是全网覆盖。
在产品结构上,根据市场需求和互联网消费习惯,提出了从火腿到肉品转变,不仅卖火腿,还研发出各种休闲肉制品、零食、半成品菜肴,目标是“占领年轻人的办公室和厨房”。
在品牌传播上,也把许多精力放在互联网推广与用户的互动上。比如让用户共同参与制作宣传片,给粉丝送肉票,收集用户体验等等,收据了大量用户数据,用于实现精准营销。
而通过线上线下互动,金字积累的粉丝已经超过百万,也被他看做是未来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金字火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是金字1.0时代,到进军电商是2.0时代,那么到实现全面互联网化,将进入金字3.0时代。” 施延军说。
金华电子商务交易额
今年要突破3000亿元
火腿大王转型拥抱互联网的背后,金华网络经济正在迅速成长。
去年,作为金华市委市政府“一号产业”,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356亿元,增长40.9%。全年还新增网络经济市场主体1.5万元,同比增长260%。通过网络经济创业带动的直接就业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记者从金华网络经济发展局了解到,为加快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金华还建立了总额达10亿元的金华信息经济投资基金,支持信息网络、市场平台等产业发展。
另外,金华还出台了《市区网络经济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将在市区打造“一城一区多园多点”的网络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永康、浦江、磐安等地也制定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网络经济大会上,提出了2015年目标,金华电子商务交易额要突破3000亿元,增长25%以上;网络零售额突破1200亿元,增长30%以上。
徐加爱给磐安支招:
抓住磐安的水
把全县当作景区规划
昨天下午2点,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来到磐安代表团所在会场并发言。
磐安是徐加爱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一直来,徐加爱都对磐安的各项事业非常关心,昨天的会场上,徐加爱张口就背出了一组数字,“2014年,到磐安旅游的人数达到527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个亿,比上一年增长了30%。”
“这个成绩不容易。”徐加爱说,磐安既然有这么好的绿水青山,就应该发展与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他建议当地县委县政府,抓住磐安的“景”,把磐安全县当作一个景区来打造,使其成为金华城市乃至浙中地区的后花园。
为此,徐加爱还提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
比如打造特色小镇,类似手工艺小镇、旅游小镇、江南药镇等等。
说到这里,徐加爱还特别提到自己前段时间去磐安调研时遇到的情况,“我到田间地头找农民聊天,他说,自己的地除了种贝母,还套种玉米和地瓜,这样一来每亩地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
在徐加爱看来,这就是磐安的特色,相比而言,工业哪里都有,工业不是也不应该成为磐安的特色。
徐加爱希望,磐安能走生态休闲旅游养生的路子,甚至可以拿“水”做文章,“比方你造个水库,一年卖个1亿吨的商品水,那也有1亿元的财政收入啊,这比造工厂好多了。” 本报记者 傅颖杰
政协委员、浙师大行知学院院长卜月华:
职业生涯规划
应从中学就开始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院长,政协委员卜月华关心的,自然是学生的问题。在分组讨论上,他建议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提前在中学时就介入。
2月2日晚上,卜月华参加了民主党派活动,几个政协委员聊起来,都说到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家长,他们最关心的,是学科七选三,要怎么选。
“这个三,是涉及到从2017年开始的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所选择的进入的大学和专业,甚至是今后就业的方向。”在卜月华看来,这个“三”怎么选,也就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得通俗一些,就是今后要从事什么类型的行业、职业、岗位。
据了解,浙江省考试院即将公布各高校各专业的招生模式和选考科目。卜月华说,如果中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四个维度,对自身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选出适合自己的“三”,并且及时准确对接到各高校各专业招生条件,就会达到知己知彼的境地。
按照卜月华前期调研,很少有中学配备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突击上岗的兼职教师,既没有理论学习经历,也没有实践指导经验,很难有效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和个案咨询工作。
而现实是,从2014年的高一中学生开始,高考新政已经开始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开设、生涯规划指导和咨询、科学的测评系统引入、分层分类教育、选课走班、管理模式改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摆在了各中学的面前,如何及时有效跟进工作,显得及其紧迫。
“其实在中学阶段,就应该设立专职、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而且要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必修课。”在2月3日的分组讨论上,卜月华提议,解决职业生涯规划师资不足的问题,一是尽快为中学培训一批合格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二是合理利用高校资源,在高校,每个学院都有两、三个有资质的职业规划教师,可以让这批教师介入其中,给中学生做公益讲座,提高他们对职业规划的认识。
本报记者 朱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