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3版: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我爸我妈的恋爱
是西湖边靠靠位儿

  爸爸妈妈都生于1962年,有时候他俩在家里也会用“62”来自嘲。

  上世纪80年代初,爸爸进工厂做起了送变电的工作,妈妈进了丝绸厂。他们算是中国最后一批有“子女顶替职”(父亲或母亲从单位退休后,子女可以进父母的单位顶替一个职位)机会的人。

  这样的入职方式,真的很安稳,一条路稳稳当当,坏处是,两个人都没什么想要奋斗的心。所以,虽然1978年已经恢复了高考,但两个人都没去读大学。

  那时候,他们一个住在半道红,一个住采荷,照道理是没有交集的。说来就是巧,他们两个当时都是单位的团委书记,那次,两家单位搞活动有些事务要交接,我爸就蹬了个自行车去杭州丝绸厂找我妈。我爸那时候听过我妈的名字,但人和名字对不上,所以就在厂门口随便抓了个人问,结果点子真当准,他抓的那个人是我舅舅。

  后来两个人来往密切其实是为了做媒。

  我爸有个未婚朋友,而我妈这边有个很要好的小姐妹。他俩琢磨着把这两个人撮合在一道,结果,那两个人没成,我爸我妈成了。

  那时候大概是在1987年的样子。

  当年我妈是“长发及腰”,内向又秀气,追的人可多了。应该说,一开始我妈妈并没那么喜欢我爸爸。因为我妈妈很务实,而爸爸是个毛“拐”(杭州话,形容穿着打扮洋气,潮)的人。当时流行什么,他就穿什么。喇叭裤,蛤蟆镜,还卷头发。在我妈妈眼里,我爸爸看起来就有点像“小流氓”。

  我“拐头拐脑”的爸爸跟“毛实惠”的妈妈谈恋爱的情况,和那时候大部分的杭州青年差不多,西湖边靠靠位儿(约会),植物园跟其他几个朋友打打牌。反正也没什么特别的,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我爸喜欢看电影,所以约会的时候总把我妈往西湖电影院领。

  谈了一段时间,我妈心里其实还是没底。于是决定考验一下我爸。考验的方法其实蛮囧的,就是在约好的时间不出现,偷偷躲在旁边看。然后我妈就看到了我爸着急地到处找她的样子,用我妈的话说就是,那时,她觉得这个人真的蛮好的。

  谈恋爱那会儿,爸爸送给妈妈很多礼物,妈妈也送过礼物给爸爸。一对比,两个人的性格真是一目了然,我爸送的是小首饰和花,而我妈送给我爸的是件羊绒衫。当时我妈一个月工资才50块,而那件羊绒衫要30多块。我爸说,当时他就震惊了。

  然后,然后他们就结婚了。

  现在想想老爹真当是潇洒,比如他们喜酒,当时是在延安路的太和园办的,一口气摆了14桌,当时一桌要将近300块。好在宾客到的也多,礼金是收回来了,还多了3000块,结果老爹没把钱存起来,两人一起度蜜月花掉了。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度蜜月的概念,但我爸妈他们却是去广州和桂林度了蜜月的。而且,是说走就走。这俩人完全没有计划过,当时我爸只是认为南方比较发达,想着两个人结婚之后出去开开眼,然后就这么去了。

  结婚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我爸做的饭。我爸做得一手好饭,土豆丝能切到透明。他其实也挺能干,比如我们搬家几次,家里的家具都是我爸自己设计然后找木匠做的。设计之前,他会去店里逛来逛去,看家具的样式做参考。我们家条件虽然一般,但是却很早就有了电话,净水器和消毒柜。尽管一开始妈妈会嫌弃,但后来也慢慢发现,追求时髦的爸爸在家里添置的这些东西,用场还都不小。

  我本来以为他们没有婚纱照,只有结婚那几套喜服,结果那天回去一翻把我震惊了,他俩居然有补拍婚纱照。据说,当时两人路过“百合新娘”,看着橱窗里的照片,觉得“哎呦,不错哦,不如我们也去拍个照吧,”然后就进去拍了……简直任性!

  记录人:本报记者 陈淡宁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b0003 我爸我妈的恋爱
是西湖边靠靠位儿
2015-02-15 钱江晚报2015-02-1500009 2 2015年0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