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k0005版:建德生活

麻建强:用科技培育种苗 用热心服务群众

  麻建强,我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种苗站站长。2001年从原浙江林学院(现称浙江农林大学)经济林(名优果林)专业毕业,同年就到我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在我市种苗站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研究和种苗管理工作。

  在种苗站工作至今,麻建强身体力行,亲身实践什么是:用科技培育种苗,用热心服务群众。

  科技育苗

  他的种苗站是浙江省林业保障性苗圃之一

  每年的3月是麻建强最忙的时候,根本没有周末,每天都要到种苗站安排苗木调配。大清早,电话就响个不停:“我们临安过来,今天调五千株浙江楠有没有?”“湖州林业局这边要调红豆杉,麻站长安排下。”

  麻建强管理的种苗站,在2011年被确认为浙江省林业保障性苗圃,浙江省全省只有七个。目前,种苗站已经建成温室大棚1000平方米,钢架遮阴大棚25000平方米并配备喷灌设施。种苗培育采用的是中国林科院轻基质网袋容器工厂化育苗技术,这是麻建强主导引进的,后来在我省各个容器苗基地推广。

  “这个技术通俗点说就是无纺布容器育苗,跟传统泥地栽培不同,我们采用的是轻基质,就是把木屑:泥炭:谷壳按5:3:2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像灌香肠一样灌在无纺布里面,做成芽苗栽培的容器。这项技术降低育苗成本,减轻种苗运输压力,提高存活率,很快就被推广开了。”麻建强介绍。

  此外在苗木培管技术和生产措施方面,他经常到种苗生产基地巡查,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示范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育苗林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对林业生产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之外,结合我自己的岗位职能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我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生产技术交流、组织参观学习、送科普知识下乡等活动,对林农进行林业知识普及教育,提高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每年组织育苗大户培训班。这几年苗木种植的农户多起来了,我们就要保证让他们技术跟上去。毕竟科学育苗、规范管理才能让林业发展得更好。”

  麻建强管理的种苗站每年都能成功完成上级下达的种苗培育工作,满足杭州地区、湖州、嘉兴等地的种苗供应。“三月是植树的好时候,种苗站里苗农们正忙着将木荷、银杏、柏木、浙江楠、金钱松、红豆杉等170多万株珍贵树种进行起苗、分类与搬运,为全省各地的植树造林提供保障。3月底,这批种苗就要被分配完了。我们就要投入下一批种苗培育工作中去了。”

  热心服务

  带领林户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作为一名党员和技术人才,用什么为人民群众服务呢?麻建强靠的就是自己的技术和热心。

  李家镇三溪村是我市比较大的竹产业村,全村有竹山4200多亩,村里的竹林都是粗放管理,效益不高,竹农护林的积极性自然也不高,怎么把竹山变成富山,2005年回到村里当干部的付水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看到村里的这些问题,市里林业科技干部主动上门指导,在村里搞起了竹林抚育的试点,科级干部亲自上门免费指导,麻建强就是其中之一。“刚开始没多少村民理睬我们,我们试点工作一年搞下来,效果明显,主动来找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的农民越来越多,每年的抚育指标现在都要靠‘抓阄’来安排了。”麻建强说。

  为了老百姓更好的增收,麻建强和林业局的科技人员又给林户指了一条增产增收的好路子:带领竹农开始尝试发展笋竹两用栽培技术和“一竹三笋”生产技术。这一下,让亩均效益从原来的500多元提高到项目实施后的1200余元,全村1200多人,每个户头50%以上的收入来自毛竹,老百姓可是乐开了花。

  “竹林种好了,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是有成效的,可我们的工作还不止如此。”麻建强说。林区的道路很不方便,以前运竹笋、竹子出山,全部靠肩背肩扛,一天来回最多一趟,交通不方便,竹子、竹笋很运送困难,是要影响销售的,种得再多再好销不出去也是枉然。这个问题麻建强看在眼里,和局里的同事一起张罗给林区修路的事情。

  “终于林区道路都修起来了,就是在6里外的竹林,村民也能用车子去拉了。”竹林道路通畅了,毛竹外运方便了,老百姓的致富道路走得更顺了。 生活刊记者 沈菲


钱江晚报 建德生活 k0005 麻建强:用科技培育种苗 用热心服务群众 2015-03-20 3818439 2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