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省疾控中心昨发布,去年肺结核发病近3万
大中学生咳嗽咳痰超过2周要警惕
本报记者 张苗 丁颍鹃 本报通讯员 任少凡 胡惠娟 常卓瑾
春季你要关注的健康事·防肺结核
今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省疾控中心昨发布,去年肺结核发病近3万
大中学生咳嗽咳痰超过2周要警惕
今天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对于这种在春天蠢蠢欲动的传染病,我们应该如何远离它?
大多数人都觉得,“结核病”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记忆了,只在小时候接种“卡介苗”的时候,听说过它的名字。其实,结核病现在不仅依然常见,而且危险。对肺结核,世界卫生组织是这么描述的:它是继艾滋病毒/艾滋病之后,在全世界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最大杀手。
浙江的发病率从2010年的68.9/10万下降到了去年的54.1/10万,不过浙江人对它的了解并不多——根据浙江省疾控中心的调查,我省公众对结核病总体知晓率水平只有45%左右。
学生是高发人群
宅在宿舍、教室易相互传染
杭州市结核病治疗中心,设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跟其他科室的病房不同,这里人人都戴着口罩,第一次来的人都会莫名感到紧张。
“结核病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所以房间里一定要做好通风,有传染性的病人要单独隔离,痰液也要严格管理,集中销毁。”市红会医院结核病科主任徐旭东对钱江晚报记者说。
该院结核病中心每年门诊量有10万多,医生们发现学校、群居性的企业等是结核病的潜在高发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宿舍、教室相互传染。
一个女孩子,是富阳一所中学的学生,去年因为胸闷、气急、咯血就诊,结果发现肺“烂”了一大半:用医生的话说就是“肺部纤维化,有很多空洞”。
肺结核属于传染病,需要上报疾控部门。疾控部门接到报告后随即到她所在的学校调查,在班里又发现了3位。
“杭州主城区去年也查出一批大学生患者,可能是同宿舍,同班同学之间相互传染。”徐旭东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肺结核是慢性病,很多人发病了也没觉得,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来就诊时,肺部的状况已经很糟糕了。
结核科副主任蔡青山介绍,最近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很多人都感染了结核菌,但其中只有大约1/10的人会发病,是否发病跟感染的程度有关,跟个人的抵抗力也有很大关系。
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徐水洋认为,预防结核病,最重要的是增强抵抗力,“比如平时加强锻炼,保持饮食均衡。”
“我们这里很多学生,都是瘦瘦高高,一看就是不喜欢运动,经常宅在家里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科护士长孔晓华认为,对学生来说除了必要的卫生习惯,比如咳嗽、喷嚏要用纸巾挡一挡;不要随地吐痰,室内要通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把体质弄好。
我省每年2000多例难治结核
四成来自流动人口
全省每年新发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有2000例,则是以农民、工人为主,流动人口比例高达40%。
耐多药结核即是难治的结核,为何流动人口中较多?浙江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蒋健敏说,普通结核病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如果病人不按照规定服药,甚至间断了治疗,就会导致结核菌对药物产生耐药。
蒋健敏告诉钱报记者,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一般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往往在1个月内会得到明显改善,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这种时候,不少患者会误认为疾病已经痊愈,而自行停药,这样一来,已经被抑制的结核菌,又会重新大量繁殖并产生耐药性。
流动人口中的不少打工者,缺乏健康知识,对结核病认识不足,所以半途停药的特别多。
蒋健敏提醒:“不适当或错误使用抗结核病药物,或使用劣质药物均可导致耐药性。更严重的是,被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所传染的人,患上的也是更难治愈的耐多药结核病。所以为了自己与他人,要遵照医嘱治疗。”
你需要知道的结核病知识
●必须去定点医院就诊
现在全省设立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89家,确定耐多药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3家。医院详细名单请关注钱报微信“浙江名医馆”。
●不少肺结节是结核
体检时查出结节,不要首先怀疑肺癌,很可能是肺结核造成的;如果不能排除肺结核进行化疗,化疗可能会造成结核病菌大爆发。
●一口痰只能查出三成肺结核
肺结核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诊断上,只有大约30%的病人能够通过痰液检查明确感染结核菌。那些难以确诊的病人怎么办,可以去杭州市红会医院,那里有肺部疑难结节联合门诊,可以由结核病诊疗中心、胸外科、呼吸科、病理科、放射科5大科室专家联合来确诊。
●咳嗽咳痰超过2周,要警惕
肺结核症状像感冒,如果经过抗生素治疗,仍然咳嗽咳痰超过2周,那么最好到结核病定点门诊或结核病专科医院检查。除了做胸部X线检查外,一定要做痰结核菌检查。因为检出结核菌就说明找到了病原体,就可以确诊。
●即使是疑难结核病,3天也可确诊
咯血、发热或胸痛,这些症状听听都吓人,到底是不是结核,是不是耐多药的结核病?2011年前需要90天才可以确诊,如今只要3天就可以了,浙江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所长王晓萌强调,不管是不是严重的结核病,只要早确诊,早治疗,规范治疗,就可以治愈。
本报记者 张苗 丁颍鹃 本报通讯员 任少凡 胡惠娟 常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