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y0006版:余杭生活

文章导航

“我不是完美小孩”

本刊走访余杭区患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们,呼唤社会关爱他们的人生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坚强地活下去。”这是几米《我不是完美小孩》漫画书中的一段话。生活里,这些“不是完美小孩”却还有一个等待搀扶的人生。

  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症日”,又称“唐宝宝日”。唐氏宝宝,俗称“唐宝宝”,也称“先天愚型婴儿”,是罹患唐氏综合症的婴儿。它是最常见的一种人类染色体病,也是最常见的智力低下的原因。而目前,还没有单独针对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相关政策,对于智力残障的,有基于生活保障的相关政策。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的礼物,而在成长路上,他们要比别人加倍努力,才能踏稳每一步。他们的父母、老师,需付出更多关爱,作为我们,正确得认识他们,善待他们,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扶持。

  他们是遗落人间的天使

  每一个孕妈妈都希望腹中的小天使健康可爱,但天使也有折翼的风险,每个妈妈也都存在怀有唐氏患儿的可能性。每年的3月21日,对于平常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普通的日子。而对于世界各地的唐氏综合症患者而言,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2011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将3月21日命名为“世界唐氏综合症日”,意在寓意唐氏患者所具有的独特性——21号染色体三体。

  据了解,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大多为严重智能障碍,并伴有其他问题,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等,生活不能自理等。产前的唐氏筛查不容忽视,唐氏儿的出生很可能打乱一家人的生活。据悉,2014年,余杭区唐氏筛查率为95.83%,筛查发现4例,其中引产2个,另外两例,一个是高龄产妇,一个产前筛查出为假阴性。

  余杭区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汀州学校,现设有一年级至五年级,以及八年级,年级划分则是根据他们的入学时间以及能力程度。现设有84名特殊孩子,而具体有多少是唐氏综合症孩子,学校方面表示,只能在外貌上做大致区分,因为孩子在入学的时候,有的家长并没有明确过。学校现有的84名学生中,有唐氏、自闭、脑瘫等,学校接收的学生也是凭看他们办理的残疾证。

  学校2010年9月成立,至今已有不少爱心单位,区残联、红十字会、社区、国土局团委等都是跟学校联系较为紧密的,也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过来慰问这里的孩子,像助残日、残疾人日等。

  “唱游律动”课上的眼神交流

  84名学生,有22位教职工。比起普通学校的老师,特殊教育老师需要更大的耐心和爱心。23日下午,笔者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走近身边唐氏综合症孩子。

  课程表上的“唱游律动”课,就是音乐课。下午一点十分至五十分,是他们的大课间时间,大课间的活动以康复运动为主。每周一下午的大课间时间结束后,502班是“唱游律动”课。九个学生的班级,教室显得空荡荡的,但课间还是少不了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据介绍,从外貌上辨别,502班有一个唐氏综合症孩子,涂高(化名),长得很矮小,15岁,身高只有1.2米左右。

  上课前,陈老师先过来把电子琴插上电源,还打开电脑搜索了段视频。铃响后,正式开始上课。“同学们好”音乐陈老师的“上课礼”是有音乐伴奏的,“同学们好”四个字,是被陈老师唱出来的,学生站起来,唱到“老师您好”,九个学生的全部声音并不响亮,加上电子琴的伴奏,算是完成“唱游律动”课的“上课礼”。

  复习了之前学的歌曲“我是一个小鼓手”,新课的内容是学唱“红旗歌”,陈老师问大家,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接着,用一段“神勇投弹手”的视频给出答案。坐在第一排的朱俊磊说,“我也想当兵”,还有边看边感慨“中国人嘛,要勇敢一点”,班主任告诉笔者,朱俊磊很活跃,也很会说,也一直说着自己以后要去当兵。

  视频看得很激动,不少学生交头接耳起来,班长余宇宁见此,立刻示意他们要坐整齐,还自己带头摆出正确的坐姿。看到班长的眼神和动作示意,侧着坐的涂高同学也立刻坐的端正起来。

  整一堂课,除了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涂高是侧着坐的,其他时间,涂高基本上都是趴在课桌上的,或许是长的矮小,坐在凳子上的他,比课桌高出不了多少。当陈老师要求大家一个一个到讲台上去唱时,涂高才起身走向讲台,电子琴的声音也明显盖过了涂高的歌声。“我们的红旗就是战旗,高举红旗消灭仇敌。”只唱两句,唱完还有小朋友们的掌声。

  关于父母,还有未来

  502班的课程表上,每天安排了六节课,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术”等。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学校康复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老师表示,等他们毕业的时候,能够生活自理,应该是很好了。学校“冬季作息时间表”上,每天11:50—12:30为康复活动时间,另外,每周还有四节康复课程。通过一定的训练,使智障儿童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等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

  学校也有几个孩子是由父母全天候陪读的,这些孩子大多生活不能自理。而不论是校长还是老师,都是希望,等他们毕业的时候,能生活自理已经很好了。副校长黄春燕告诉笔者,家长对于这些孩子的态度主要分三类:溺爱,不管不顾,配合学校教育,其中,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中还分主动和被动的。

  溺爱孩子的家长不占少数,但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就是百依百顺。“有的家长觉得更多的是亏欠吧,就尽自己所有去对孩子好,有些好就变成了溺爱了。”黄校长解释道,像有个孩子,就是不吃学校的饭,每顿都要吃泡面,父母就依着,把泡面交给老师。而对于“不管不顾”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是有一点自理能力的,孩子住校,白天上课有老师照看,晚上在寝室有生活阿姨。

  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学校还是表示有心无力。学校现在只能提供九年的义务教育,学校方面能做的,就是教育好他们,等他们初中毕业了,更多的只能靠他自己、家庭和社会了。学校考虑开设“职高班”,由于学校成立才五年时间,目前学校最高年级只有八年级,“职高班”也要等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但是,“职高班”也不是每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都能进的,能力稍微强一点的才能进。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能力程度高低不同。毕业之后,病情严重的差不多只能待在家里,稍微好一点的,可以去福利厂,做点简单的活。

  笔者手记:童年总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却也是我们生命中美丽而不可再得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说,如果可以,请把我留在童年里,留在最好的时光里。而这里的一群孩子,他们向往高处的风景,却不得不回到现实中生活,还有一个等待搀扶的未来。


钱江晚报 余杭生活 y0006 “我不是完美小孩” 2015-03-27 钱江晚报2015-03-2700007;钱江晚报2015-03-2700014 2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