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04版:杭州城事·民生

御道社区“御道路”老村道所在地,将规划为铁路用地及防护绿带

“御道路”花落谁家,仍是未知数

  本报记者 王丽

  一条因乾隆下江南的传说而得名的路名,引发了杭州江干区两处社区居民之争,御道社区的居民希望留住“御道路”这条文脉,而新路周边运新花苑小区的居民同样想用“御道路”为新路命名。本报前天报道这一事件之后,还有一个疑惑没有解开——既然御道路已经在御道社区存在多年,那为何在规划运新花苑这一片区时,对运新花苑二区和三区之间的这条道路使用了“御道路”这个规划路名,依据是什么?规划路名定名又需要哪些程序?

  昨天,记者得到了杭州规划部门的答复。原来,御道社区居民提及的“御道路”为现状社区道路,起于御道社区斜穿钱江二桥铁路桥,止于钱江路(现杭海路)。根据市政府批复的《杭州市景芳三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现有“御道路”范围规划为铁路用地及防护绿带,考虑到旧城改造、交通组织、安全防护等因素,该路在规划中已不再保留,道路功能将逐步废弃。

  所以在规划编制时,本着既适应城市更新发展,又传承与保护历史文脉的原则,就近选取一条城市支路,规划建议命名为“御道路”(也就是运新花苑二区和三区之间的这条新路),用以作为相关部门后续工作的参考。

  不过规划部门也表示,正式的道路命名还需经市地名主管部门提请市政府批复后最终确定。

  由此看来,“御道路”这个路名究竟会花落谁家还是个未知数。昨天,记者把从规划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御道社区居民。居民们说,虽然“御道路”老村道以后会没了,可他们还是希望将“御道路”路名留在御道社区,可以在社区未来新建的道路里就近选择一条命名为“御道路”,毕竟这是社区名字的命名由来。

  不过正如江干区地名办周副主任所说,对于一条道路的命名,要符合当地历史渊源,挖掘文化内涵,还要有一定的指位性,同时也要参考民意。相信,“御道路”最终会找到它最适合的所在。


钱江晚报 杭州城事·民生 h0004 “御道路”花落谁家,仍是未知数 2015-03-27 3827495 2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