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3版:浙中城事·热线

文章导航

塔石的油菜花海去哪儿了

名气虽大,但花期短不赚钱,这几年,种的人越来越少
后来种的向日葵和玫瑰,也都不理想,赏花经济怎么才能“四季常开”

  金华婺城区塔石乡上千亩油菜花,曾经是金华地区名气最大的“花海”,每年春天都有一大批人从各地涌来看花。

  不过,这几天,有金华市民兴致勃勃跑去塔石看油菜花海,却扫兴而归: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海已经消失不见了,只能寻找到山坳里零零散散的一抹明黄。

  塔石最有名的花海哪儿去了?记者从塔石乡政府了解到,由于近年来村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名噪一时”的油菜花海,正在逐渐消失。

曾经油菜花连成片,赏花的车子排长队

  看油菜花何必去婺源,塔石梯田油菜花同样醉人。这曾是金华人的骄傲,每年阳春三月,许多人从市区开车到塔石,来一场与油菜花的约会。

  不光是塔石,车子一进入汤溪,沿线公路两边,油菜花海就连成一片,整个金西几乎就是一个金色的海洋。

  这一点,塔石摄影爱好者、当地人傅先生感受最深。

  10多年前,他就举起相机拍摄塔石梯田油菜花。那时候,塔石乡农田每到春天基本上都开满油菜花,只是还没有那么多人来自驾游。

  “不过,一些摄友的照片在媒体上刊登以后,就引起了不小轰动,还真有许多城里人赶来寻找照片中的金色海洋。”

  2009年左右,婺城区要把金西打造成旅游胜地,提出建议把梯田油菜花打造成金西旅游的拳头产品。

  于是,汤溪、塔石、莘畈几个乡镇就联合起来,一起举办了婺城区首届油菜花节。经过各种宣传造势,很快火起来。那一年,来赏花的车子在乡村公路排起长队,偏僻的小乡村顿时热闹起来。

  借着油菜花节,塔石也吆喝起其他土特产,如高山茶油、土鸡等。油菜花节期间,还举办企业冠名的旅游摄影大赛及采风活动。塔石余仓村,因为有梯田,成为重要景点,村里开起不少农家乐。

  连着举办了几届油菜花节,塔石旅游一度红火起来,油菜花成为一个招牌。政府也推出不少措施,鼓励农户种植油菜。

花期短不赚钱,种的人越来越少

  在连续举办四届油菜花节以后,红红火火的油菜花经济显出了疲软。

  其实从2011年左右油菜花就开始减少了。傅先生说,到现在成片的已经很少,照片很难拍。只有几个小山村里有一小片,孤单单的。加起来最多百来亩,跟以前上千亩没法比。

  为什么油菜花海突然萎缩?

  “现在种油菜不赚钱、政府补贴也少。”傅先生说,农民忙活半年,种一亩油菜只能收七八百元,在外面打工一天就100多元,不划算。

  如今村里年轻力壮都出去了,谁还种?

  一位村干部则抱怨,油菜花的花期很短,来旅游观光的人,也就集中在十天半月,而且很少留下来吃住消费,带动的产业链也有限,影响村民积极性。

  他说,前年春天一场倒春寒,很多油菜冻死了,大部分农民就不愿意再种了,所以去年开始油菜花节也暂停了。

  记者打听到,以前种油菜的土地,现今要么荒着,要么种上苗木或猕猴桃。余仓村的梯田,已经被两个农业合作社承包,打算种上水稻。

种过向日葵也种过玫瑰,效果都不理想

  油菜花这个招牌没了,塔石旅游何去何从?

  前两年,在油菜花开始减少以后,塔石乡的梯田种了几十亩向日葵,也火过一阵子,吸引了不少游客。不过,向日葵在一块地上不能种太久,否则容易发病。

  去年,他们又改种上几十亩玫瑰花,想打造成浙中首个玫瑰园基地。不过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塔石乡干部告诉记者,玫瑰后期管理比较麻烦,稀稀落落的,不够壮观。尽管花期长,一年有6个月,经济效益也比油菜花高,但是花期不集中,观赏性就差多了。

  其实,连续举办了几届油菜花节,塔石名气打出去了。

  “像今年春季,来旅游的人还是蛮多,一个周末过来露营烧烤的就有200多,农家乐的清明果,一天能卖出2000个。” 塔石乡一位干部说。

  不过,有些游客是冲着油菜花来的,就有些不高兴,怎么跟外界宣传的不一样,这也让他们有些尴尬。

  “油菜花火了塔石,但是我们也不仅仅只有油菜花一个景点。”这位干部告诉记者,油菜花毕竟花期太短。塔石旅游资源很丰富,有高山梯田、古树群、瀑布等景观。这几年他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开发,延长旅游链条,让一年四季都有亮点。

  比如春天可以来塔石踏青爬山,吃野味;夏天可以避暑纳凉,看飞瀑。虽然油菜花节不办了,但是每年4月份的美食节、三月三的民俗表演,还是如期举办的。

  而且,他们也试图让每个村都有特色。比如到余仓可以看龙潭飞瀑、古栈道等自然景观,到上阳村可以游览明清古街、大茗村粟裕红军挺进师的历史遗迹。

  另外,这两年他们也投入不少精力,修缮了停车场,改善基础设施,就是为了让游客来了能留下来。

  不过,要打造“油菜花海”这样响亮的招牌,可能还要时间。

  相关阅读

只把“花”做卖点还不够

浙师大旅游管理系主任 金康伟

  赏花游近年来成为各地春季旅游的关键词。既然要发展旅游,光靠农民自发种植肯定是不行的,政府需要引导和组织,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在这个链条上,让各方都能受益。

  比如婺源油菜花做大做强,背后政府推动和组织起了很大作用。

  另外,单一的旅游项目也不可能支撑一个持续的旅游产业。不是有花就是赏花游,还要加入其他多种元素,丰富旅游产品。

  赏花游要持续,政府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规划,针对本身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和统一的管理。比如塔石的梯田是个特色,如何策划出有效的旅游亮点,需要有个专门的规划。

  发展乡村赏花游,首先要有一个主打拳头产品,在此基础上,把一季花变为四季景,丰富完善旅游产品链条,规划设计新的旅游项目。

  简单说,就一个花卖点还不够,应增加休闲体验和文化体验的内容。不仅要有好风景,还要有好意境。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花

  ●源东桃花

  源东桃花节从2010年开始,到今年已经举办五届。每年桃花节开幕,数万游客涌来赏花。今年源东桃花节从3月持续到12月,还将推出露营篝火晚会、“桃王大赛”暨亲子采摘游、乡土烹饪大赛等活动。

  ●兰溪中洲公园郁金香

  2012年春节,高冷艳丽的郁金香出现在兰溪中洲公园,金华小伙伴说,看郁金香不用去杭州太子湾啦。到今年,郁金香已经达到30多万株,30多个品种。

  ●义乌何斯路村薰衣草

  2009年,何斯路村成立了休闲农业经济合作社,一群农民开始种植薰衣草。每年5月份,上百亩薰衣草盛开,成为当地一景,前两年开始,去看薰衣草还要收20元门票。

  ●浦江前吴乡七彩稻田

  两三年前,浦江一个种粮大户在前吴乡等地种植了300多亩七彩稻,今年浦江前吴乡又把小麦、油菜、紫云英组合一起,把一块块菜田植成了各种卡通 “兔斯基”“笑脸”、“海豚”图案。

  ●义乌佛堂七彩向日葵

  义乌佛堂镇前王村福劳尔花卉乐园,2010年开始,从国外引进观赏向日葵,春夏秋三季开花。这里的葵花有红色、绿色、粉红色、紫色,甚至黑色的向日葵,在国内也比较罕见。

  本报记者 朱浙萍/文

  通讯员 傅卫明

  本报记者 陶玉其/ 摄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热线 j0003 塔石的油菜花海去哪儿了 2015-03-27 3829038 2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