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富阳区部分乡村老年协会走访见闻
生活刊实习生 周璐 通讯员 孟军 吴凌
据统计,富阳区目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52万,占全区人口的18.81%,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呈增长趋势,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这一代,日渐感受到重负。
在这样的压力下,区政府老龄办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引导全区302个老年协会积极开展“银龄互助”和“爱暖空巢”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本刊跟随有关部门走访了几个典型的老年协会,体验了老年协会对本区老龄工作作出的实质性贡献。
永昌镇长盘村:实惠的老年食堂
“开饭了!开饭了!”中午11点,长盘村老年食堂准时开饭。玉米炒青豆、雪菜炖豆腐、小炒鸡肉……老人们排着队领来打好的热腾腾的菜肴,便坐在食堂吃了起来,吃完的餐具摆在指定的地方,会有值班志愿者来收取清洗。
几只盛着饭的木桶,分别写着“软”、“硬”的字样,原来,食堂工作人员考虑到有些老人的牙口不好,每天蒸饭会放不同的水量,蒸出软、硬两种口感的米,以适应不同老人的需求。
长盘村目前的老年人食堂有120平方米,9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费用餐,8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3元,70岁以上的每餐5元,60岁以上的则是7元。
“有了老年食堂之后,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菜吃得既放心又省心。”年近八旬的杨月儿,身体还很健朗,丈夫腿脚不便,需要坐轮椅,但是她却是一位志愿者,坚持每月一次到食堂义务帮忙。
每次轮到杨月儿值班的那天,她7点就到食堂,帮忙洗菜、烧水、打扫卫生,到了10点左右,再去接自己的丈夫来食堂。丈夫吃完饭,就推他去休息室看看电视,或是看看其他老人打牌,她则去帮忙洗碗。到下午3点,两个人再一起回去。
杨月儿80岁了,却还愿意当志愿者,她说:“在我们村,能当上老年协会的志愿者是一种荣誉,我还干得动,我就要来帮忙。”
银湖街道梓树村:温馨的老年公寓
2015年除夕,家住梓树村的老人舒阿松,在与儿子一家吃过年夜饭之后,执意要求孙子将他送回自己平时生活的地方——梓树村康乐老年公寓。
当笔者问老人,是不是家人对他不好,还是因为家里没有他住的地方时,舒阿松立刻摇头:“不是,家里的孩子都很孝顺我,但是这里(老年公寓)太好了,有吃有用还有人陪,我在这住得比住家里还舒服!”
跟舒阿松一样,除夕之夜在家吃过年夜饭就赶回老年公寓的,还有近50位老人,他们都说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梓树村康乐老年公寓于2012年建成使用,除去餐厅、电视室、医疗室、健身室、洗衣室等,有21间老年人宿舍,共54个床位,目前只剩一个空床位。
从开始的不被村民看好,到现在的一床难求,都是因为该村老年协会遵从“吃好、睡好、动好、玩好”的理念。在这里入住的老人,进来第一天就做了饮食情况普查,协会将老人不爱吃或因病不能吃的菜,制成图表,每天根据图表尽量做到因人制宜烧菜。
在老人们宿舍走廊的告示板上,笔者看到一张“老年人每天动态记录表”,上面有着全部53名老人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有饮食、睡眠、心情、是否求医,还有床铺卫生、个人卫生、房间卫生等记录栏,每栏里都详细记录着老人当天情况。协会负责人告诉笔者,有了这些记录,老人们更加自律认真,会将自己的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按时睡觉、合理饮食、适量锻炼,每天一表不止是数字,一旦得分高,还能获得50元现金奖励,得分低的老人,也会有相应小“惩罚”。
富春街道杨清庙村:志愿者上门服务
目前,杨清庙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43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0%多,全村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村民外出打工经商,造成很多家庭平时只剩老年人,有的家庭还是独居老人。据统计,全村的独居老人有27人。
村民李长金今年77岁,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了邻村,便很少回来;儿子成年之后去了四川打工,开头几年还会回家来看看,年头一长也就渐渐没了声响。李长金本来和妻子相依为命,但是20多年前,妻子也去世了,李长金成为独居老人。
“灯泡、水龙头、电视机坏了不会修,想想一个人无所谓了,就让它们坏着;生个病没人陪,能挨就自己挨过去。”李长金说自己独居之后,要自己照顾自己,早两年年纪轻些还好,后来年纪越来越大,觉得吃不消了。
“现在可好了,村里除了有老年食堂能让我到点有饭吃之外,还有志愿者会上门来给我们这些老人服务。这两天志愿者刚刚上门来给我剃了头。”李长金笑着说。
杨清庙村老年协会志愿者上门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服务,非常受老年人的欢迎。志愿者成员有电工、理发、接送、木工修理、家电修理、水卫修理、文艺服务,甚至还有法律咨询,分工全面而细致。志愿者根据分工每周一次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洗衣送饭;老人病了就上门看病送药;灯泡坏了就上门换灯泡、查电路;有法律问题就上门为老年人解答、维权……
用李长金和他朋友的话说,只要向老年协会打个电话,所有问题就可以在自己家里解决。
鹿山街道汤家埠村:精神文娱生活丰富
4月3日,雨一大早就下个不停,位于汤家埠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群手拿书本、笔记本和笔的老人走了出来,他们讨论着老年人应该怎样保持心情的健康愉悦,原来,汤家埠村的老年电视大学刚刚下课。
汤家埠村老年电视大学从2007年开始举办,当时是发书本让老人们自己去家里学习;2009年起,开始集中学习,当时只有二三十位老人;现在,来上老年电大的人数已达140多人,课桌常常不够用,只能搬来凳子坐在后面。
“我们上过医疗课,教我们在老年人突发的疾病时如何急救;也上过法律课,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老年人法律知识;还有心理健康和保健课,我们现在越来越注意养生了。”刚上完课的蔡大爷介绍老年电大上过的课程,“我最喜欢的是那次分析国际形势,分析台湾问题的课程,听得我非常激动。”
除了上课,汤家埠村老年电大同时也会组织学员们走出去学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等,都会让这些“老小孩”兴奋不已。
鹿山街道还是有名的太极之乡,汤家埠村更是重点基地,村里的老人几乎都爱太极,老年协会组织的太极队,参加多次太极比赛均获得优异的成绩。除了太极,还有锣鼓、健身球、地掷球、腰鼓、龙灯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老人碗里热腾腾的饭菜,不是他们整齐的床铺,不是他们安心的笑容,也不是他们打响的锣鼓,而是那些老年协会里的工作人员们。
这些工作人员都上了年纪,大多是退休了的老干部,他们坐在我旁边,认真地一一为我介绍他们老年协会的故事。
他们为比他们更老的人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失能失智的老人服务,是义务的,不涉及任何利益,但是他们却心甘情愿地用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扛起协会的重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看到富阳区有这么多能够度过安详满足晚年的地方,我感到心安。
感谢这些照顾着我们父母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