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n0008版:宁波城事·人文地理

文章导航

老枪

  本报通讯员 徐晨光 本报记者 王波

  71岁的沈战平老人,慢慢打开了手里的布包,拿出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疙瘩。

  这东西,已经被岁月腐蚀,依稀能看出是把枪的形状。拿着它,沈战平老人的眼中有自豪,有怀念,也有不舍。

  这是一把左轮手枪,是他早已过世的舅舅留下的遗物。当年,他的舅舅就是拿着这把枪投身革命,打土豪打劣绅。

  “这个舅舅,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支枪,算是他留给我们家的一个念想。”老人这样说。

  但是在想了又想之后,4月13日的下午,他将这传家宝捐赠给了奉化市文保所。

  昨天,奉化市文保所的工作人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沈战平的舅舅卓恺泽是奉化最早期的共产党员,有名的烈士;他捐赠出的这把枪,有重要的历史和纪念意义。

烈士留下的左轮手枪,后人决定捐给文保所

  虽然爬满了历史的痕迹,虽然已经无法再现往日的霸气,但这把左轮手枪在沈战平老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的来历,也自有一番曲折。

  五六年前的一天,老人回到奉化裘村镇的老家,想住几天。已年近八旬的老村书记找到了他,抖抖索索地拿出一个布包。

  揭开布包,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疙瘩。沈战平仔细一看,这是一把左轮手枪。

  这是干什么?老人一头雾水。老书记拍拍他的手,慢慢地说开起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响应农业学大寨,挖农田修水库。可在某块田地的下面,大家发现埋了一把枪。

  这枪哪里来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村书记想起来,这块田地曾经属于沈家,沈家有个小舅子,1926年曾到过村子,带领农民搞过运动。这枪难道是他留下的?

  老书记把枪收藏了起来,一直到几十年后的现在,才拿出给了沈战平。

  而对沈战平而言,这位舅舅他早有耳闻——小时候母亲和外婆闲谈时经常提到,“舅舅聪明,学习很好,思想开放,为人正直,可是英年早逝。”

  随着他的年岁成长,沈战平对于舅舅的印象逐渐丰富起来:亲人,烈士,革命者。这把手枪,是舅舅留下的遗物,他自然更加珍惜。

  时间又过去了好几年。前一段时间,沈战平和老朋友一起吃饭。

  饭桌上,老人说出了手枪的故事。

  “你舅舅是烈士,这东西就是烈士遗物,很珍贵的。”朋友说。

  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沈战平突然想到,这么珍贵的遗物,可不可以捐赠给国家?

  他找到了朋友帮忙,联系上了奉化市文保所。捐赠的事情,水到渠成。

他与陈毅同批入党,在李大钊的领导下投身革命

  沈战平的舅舅是谁?

  他叫卓恺泽,是奉化最早期的共产党员,也是为革命英勇捐躯的烈士。

  1905年10月23日(农历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卓恺泽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松岙村。

  他家境富裕,父亲卓祥光颇懂中医妇科,常给村里的人看病。母亲庄氏主持家务,生二女一子。其中第二个女儿正是沈战平的母亲。

  卓恺泽自幼聪慧,7岁进入松溪小学读书,11岁考入忠义高等小学,14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波当时最大的一所学校——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23年8月,他考入北京的华北大学预科。

  卓恺泽不仅仅学习好,还博施济众。

  1923年5月,18岁的卓恺泽写信给在宁波第四师范读书的同乡好友裘古怀,提出创办松溪图书馆,为家乡“办点小小公益”。裘古怀十分赞同。两人热情捐助书刊和资金, 并向商界、学界、当地士绅筹募经费,办起了松溪图书馆

  后来,在卓恺泽和裘古怀等人的努力下,这个图书馆购置书刊达三百多种,为家乡群众学习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条件。

  其实从中学时期开始,卓恺泽就关心国家命脉。到了大学后,他担任学生会的干部,积极投身各项活动,还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他和陈毅、乐天宇等二十多名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五卅”惨案发生后,北京的党、团组织在李大钊领导下,组织各阶层群众,举行规模空前的示威游行。卓恺泽被派到学联中工作,和邓鹤皋、杨善南一起,在学生中组织沪案雪耻会,发动学生罢课和游行,投入反帝爱国运动。

  此外,卓恺泽还受北方区党委的派遣,巡视了西北、华北地区,了解当地的情况,传达贯彻党的指示,指导各地的革命斗争。巡视结束返回北京后,他即向李大钊、赵世炎汇报了情况。

  为了反对“辛丑条约”,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在李大钊为首的北方区党委领导下,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卓恺泽参与组织这次大会,并参加了二干多人组成的请愿团,奔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驳回最后通牒”,“驱逐八国公使”。

  也在这次请愿中,段祺瑞的军警当即封闭了东西两个出口,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当场被打死47人,受伤二百多人。卓恺泽在翻墙转移时,遭到反动军警用门杠猛打,从几米高的墙上摔下来,背部腰部受伤多处。

他曾任团浙江省委书记,23岁被捕英勇牺牲

  伤愈后,卓恺泽回到家乡松岙探亲。这时的他也不闲着,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对他的行动,家人是担心的。卓恺泽的舅舅庄世民家产丰厚,于是提出资助他去日本留学,远离“危险”的革命,被卓恺泽毅然拒绝。

  随后的日子,卓恺泽积极投身革命。

  有一次,由于浙江省委被破坏,大批党、团省委领导成员被捕。卓恺泽临危受命,重建浙江党、团省委,并担任团浙江省委书记。

  为了恢复和发展浙江的团组织,筹办经费和枪枝弹药,他日夜奔波操劳。当时,党的经费十分困难。为筹集暴动经费,卓恺泽就去姐夫家里和外婆家里要来了近千元钱。

  沈战平说,舅舅当时去的正是他家。

  不仅如此,卓恺泽还动员父亲变卖家产资助革命。最终,他说服了父亲,要来了几百银元,支持了武装暴动。

  1928年3月,中共湖北省党、团机关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卓恺泽被任命为团中央特派员兼团湖北省委书记。

  当时汉口形势逆转,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卓恺泽到武汉不久,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当晚,他的妻子和儿子也被敌人逮捕。

  在狱中,卓恺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的妻子就关押在他的隔壁。一次,他乘狱卒不在意,对妻子说:“我决心一死,你不要难过,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4月26日晨,年仅23岁的卓恺泽英勇就义。


钱江晚报 宁波城事·人文地理 n0008 老枪 2015-04-16 3849781 2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