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y0004版:余杭生活

耕植于田,书画在心

姚干城:“儿子”轮椅后的温暖背影

  葛玲燕

  姚干城轻轻地铺好纸砚,再用毛笔蘸了下墨水,然后自然地写下“知足常乐”四个字。此时,他的心情就如自己笔下的字一般平静。

  纸笔间,书画怡情

  姚干城与书画的渊源要从年轻时说起。姚干城妻子告诉笔者,年轻时的姚干城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能书会画,当时就是因为他的一手好书画两人才结成连理。

  如今,姚干城每个月都会花上420元的养老保险金来买各种书画材料。“关键还是要能静下心来去做”,姚干城说,在学生时代他就喜欢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写写画画,当时大伙儿还经常约着去杭州的书店买这方面的书籍。一晃50多年过去,曾经的少年也从志学步入古稀,但这个爱好却延续至今。

  姚干城告诉笔者,他最擅长的是篆书、花鸟及仕女,每一件作品都饱含自己的感情。比如那副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篆书,就是他在去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所作。

  在姚干城的心里,书画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乐趣,而且还能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为了使自己的书画水平更上一层楼,他经常参加一些书画社活动,并通过阅读书画报、观看书画节目等方式不断向别人学习。

  葡萄地里的传说

  你绝对想不到一位爱好书画的文人居然还是一位善于种植的行家。姚干城让我们开了回眼界。

  余杭作家陆云松曾写过一篇名为《农民姚干城和农业专家的距离》的文章,其中就讲述了2000年时姚干城种植葡萄的经历。

  戴上帽子行于田间的姚干城俨然像个下乡指导农业生产的农技员。他的这股气质,来源于早年间对农业方面的专业学习。

  40年代出生的姚干城是塘栖中学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之后,他又考上了杭州农校进行作物栽培方面的学习。当时恰逢国家三年暂时困难,学校终因无法维持而劝其退学。若干年后,姚干城突然收到了一张杭州农校为特殊年代离校的学生统一办理的毕业证书。而此时,他已在家乡的一只机埠上为500多亩水田放了十多年的水。他没有改变身份去东奔西跑,而是继续待在田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分田到户后,姚干城在屋前屋后的三分地上栽种了20多株葡萄。这下,他的专业技能就体现出来了。人们发现,姚干城冬季修剪葡萄,不仅剪去枝,还要剥掉皮。可没有进过农校深造的农民哪知道,此时葡萄病菌正藏在树皮里越冬呢!第二年,别人家的葡萄陆续开花结果,可是却病的病,烂的烂,到头来也没几颗好吃的。而姚干城的葡萄却顺利成长,据说每粒有20多克,每串有一斤多重。等到次年葡萄再红熟的时候,姚干城又火了一把,当时还有人戏称“农民姚干城种出的葡萄赛乒乓”,为此村里人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种植怪”。

  如今,姚干城还在自家附近的一块地里承包了一亩大的蔬果园。里边种着枇杷、葡萄、蜜梨和许多蔬菜。据说,今年是他园里的枇杷第一年挂果,娇滴滴的幼果在春风中轻轻摇摆,不禁让人想到一个月后的累累硕果。

  九年的温暖背影

  姚干城与妻子生有三个女儿,可是从他口中,时常能听到是“我儿子”这样的称呼。这里的“儿子”就是姚干城的小女婿杨法松。

  九年前,杨法松因为工伤导致下身瘫痪,从此便和轮椅相伴。而小女儿又因为工作常年在外,于是,照顾女婿的重担就落在了姚干城身上。除了日常起居,每天晚上,姚干城都要给女婿清洗、换药、进行红外线消毒等。相同的动作已经持续了接近9个年头。

  生活中的姚干城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为了利于女婿的病情,他不仅为女婿购买了许多康复器械,还让附近的工匠帮他专门打造了一套活动器材。比如在床正上方连着天花板做一个钢筋支架,一方面可以方便女婿在四下无人时自己起床,另一方面还能帮助他平时做一些拉伸动作。

  春暖花开时,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盛,湖边几只飞燕盘旋,时不时地在水上漾起几条波纹。姚干城推着女婿的轮椅走在阳光下,留给身后一个长长的背影。


钱江晚报 余杭生活 y0004 耕植于田,书画在心 2015-04-24 钱江晚报2015-04-2400007;3855523 2 2015年04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