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k0006版:建德生活

文章导航

在那山花盛开的地方

——我市文联9支协会队伍活跃在建德大地

  沈菲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而就是在这片神奇的江南大地,有一个地方,位于杭州与衢州交界处,素有“诗画天堂”的美称。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建德。在这里,活跃着一支由9个文艺家协会组成的队伍。这支从1984年成长起来的队伍,已经深深扎根于这块2321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宛如那江南盛开的映山红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平台建好,人才作用才能发挥好

  去年的5月18日,下涯镇之江村的康庆农庄迎来了许多朝气蓬勃、洋溢着笑脸的青少年。这是《钱江晚·建德生活》与建德市文联联合举办的“康庆杯”首届建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在这里举办颁奖典礼。康庆农庄是我市文联2008年建立的第一批文艺创作基地其中的一个,这次比赛是由他们提供支持的。

  建立创作基地作为文艺活动和交流的平台,使文艺工作有了活力。后来创作基地又陆续增加到10个,所属协会和画院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创作基地。两年前市文联还成功引进两个重量级国际组织的文艺创作基地:上海合作组织所属的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建德创作中心和世界三大摄影权威机构——美国摄影学会(PSA)建德创作基地。同时邀请上级专业组织在当地创建了一些基地,如中国美协、浙江省摄协、杭州市作协等,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立体化的基地体系。这些文艺创作基地的建立,为文艺人才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在交流活动中与高层次的文艺家们走到了一起,提升了文学艺术创作水平。

  文联还利用市区的宣传橱窗免费为会员展示文艺作品,开通“建德文联网”,在网上和文联文艺季刊《新安江》开辟专栏宣传本土名家名作,文联还出资支持各协会和团体分别自办会刊,发表文艺骨干和文艺新人的作品,推动出作品出人才。

从“一碗汤”到“四菜一汤”

  一位爱好文学的退休干部向笔者坦言,过去我们作家、艺术家大多比较专注于自己的那碗“心灵鸡汤”,自得其乐。市文联主席盛振宇却认为:“文艺家不能只图自己高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把更多服务和欢乐送给大家。”因而,市文联把开展“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会员、规范协会管理”的“四个服务一个规范”,当作工作中最最家常的“四菜一汤”,在身体力行中践行着承诺,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座右铭,以“围绕中心全心、支持基层热心、服务群众耐心、创作作品精心、帮助会员真心”的“五心”服务,践行着担当、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

  在协会规范管理方面,他们做了积极的探索,如制定会员管理办法,实行会员积分制,评选优秀会员等等,而且一直坚持市管领导干部不得兼任协会领导职务,维持协会队伍风清气正。如去年作协秘书长张宏提拔为副镇长了,协会依据文联规定马上开会接受张宏的辞职请求,另选他人。这个做法在全省文联领导干部会议上介绍,还得到了中国文联的表彰和推广。

  队伍建设促进了文艺活动的开展和文艺创作的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建德文联举办的文艺赛事全国性有12个,全省、杭州及建德市内各类文艺赛事近百个。他们参与全市中心工作,如承办旅游节和草莓节、开茶节、荷花节、柑桔节等农业节庆活动项目,开展“五水共治”、“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廉政文化”等内容相关的文艺活动,为基层文化活动和挖掘提供大量支持,为群众送各类演出500多场,出版文艺书籍80多部,扶持文艺会员创作项目100多个;举办专场晚会、摄影展、书画展30多场……文联为开展这些活动组织参与的文艺会员至少在10000人次以上,同期创作作品累计超过20000篇(件),作品集中反映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进步和精神风貌,宣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辉煌成就,热情讴歌了全市人民的进取精神,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发挥了文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交流协作的积极作用。

  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既给文艺人才创造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又有力地推介了我市的文化品牌,为旅游兴市、文化活市战略的实施助推。

把队伍带到农村练功夫

  去年农历“小满”那天,天上飘着细细的雨。中饭一过,寿昌镇南浦村陈大爷挽着老伴,满脸笑容地来到村礼堂看戏。原来呀,是市戏剧家协会特地为他们演出的古装戏剧,而且要演三天三夜。这可让陈大爷着实过了把戏瘾。他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文联,让我们能在家门口看到市里演员为偏僻山村送来的好戏,我活了七十几岁年还是头一回啊!”

  建德市文联所属的每个文艺家协会都有一个“真心帮扶”结对村对象,有的协会即使负责人换了,但这个接力棒也能传下去。关于“村会结对”这个件事,还得从几年前的一次集体采风说起:市文联一行人到一个村去采风,村干部说我们想对村里围墙进行美化,请文联帮帮忙。主席盛振宇听后感觉到现在农村对文化建设的需求是很大的,文艺工作大有可为。不久后,市文联向全市文艺工作者发出了《深入基层,向人民学习》的倡议书,并且结合村级文化礼堂建设,筛选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由各文艺家协会自愿结对。协会根据各自特色与村里的重点要求,分别与乾潭镇幸福村、寿昌镇桂花村、大慈岩镇里叶村等10个村一对一结上了“亲”。结对后,协会对村里的文艺活动、文化礼堂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这样,文联和协会既把队伍带到农村去练,接了地气,文艺家创作喜获丰收,作品也有了泥土味,还增强了文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为可喜的是,通过有效方式激发了一部分农民的文艺爱好,如摄影家协会到结对的村办摄影培训班,作家协会“一带一”的方式带徒弟,带出了一批农民文艺会员,甚至有的还出版了诗集,参赛获奖。

着眼未来 让文艺人才永续

  笔者在采访中看到,建德市文联这些年组织建设的认真,各协会机构健全,班子团结。这离不开一个领头的(协会主席)的作用,能拼盘好一帮理事的。

  团结协作、积极健康的局面使得文艺机构和人员队伍也得到了的发展。目前文联旄下有1个行业文联,2个画院,1个研究院,1个研究会,8个文艺家协会。拥有国家级会员41名,比五年前的20名增了一倍;省级会员110名,本地会员1000多名,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会员中有像王少辰、张祖荣、吴阿古、何恃伟等德高望重的老文艺家,也有范胜利、过承祁、王生良、叶杰等这样的一大批经验丰富、能征善战的中坚力量。去年该市文联出台了《加强与文艺家联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市文联机关和各协会对老文艺家要多关心,进行定期走访慰问,组织他们参与重大文艺活动,激发了老同志们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动员老文艺家们在培养年轻文艺人才再出一把力,起一起“传帮带”的作用。而他们都毫无怨言,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同志的成长,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智慧与经验。

  从去年8月起,市文联正式启动“建德市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选拔工作,选拔范围涵盖了各文艺领域,首批入库人员60人。仅去年一年,文联及各协会共完成文艺骨干培训各类文艺人才500人(次)以上,特别是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著名作家叶文玲等名家讲课交流,建德文艺爱好者们都感到受益匪浅。

  对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发现与培养还不止于此,他们还把目光投向了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部分协会与有关部门合作,到学校建立创作基地或者文艺沙龙,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文学进校园、书画进校园、戏剧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指导他们开展创作活动,一棵棵文艺新苗正在茁壮成长。


钱江晚报 建德生活 k0006 在那山花盛开的地方 2015-04-24 3855883 2 2015年04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