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地产

这里,人均GDP连续三年杭州各区第一
这里,杭州中高端小区最为密集之地
这里,却缺乏优质的商业配套

未来十年,杭州商业投资看滨江

  经过前十年的洗牌,杭州未来的商业中心轮廓逐渐清晰:以新型城市综合体为核心的商业中心将具备更充沛的活力,优质人群聚集的新兴区域,较之传统商业中心,将迎来爆发期,比如滨江区。

  据统计,2014年滨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0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杭州市第一。城镇人均年收入12万元,是上海人均年收入的2.5倍。也就是说,这里聚集了杭州几乎最具消费力的一批客群,同时,也具备了把他们吸引过来的完善交通网,未来十年,或将是集体投资滨江的时代。

  滨江商业短板亟待补全

  “三高”人群助推消费爆发

  住在滨江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感受:这里住得很舒畅,邻居质量很高,道路很宽敞,唯独少了霸气的购物场所。5万平方米的星光大道已算是滨江现有唯一的购物中心,但也只有小型餐饮维持,业态单一,购物体验还处于街铺状态。而其余的商业都以沿街商铺和社区底商的形式零散分布。

  “滨江的星巴克一到晚上几乎天天爆棚。过江的高架周末很繁忙,因为滨江有大量人群,为了获得理想的消费体验,周末宁愿跨江去湖滨武林商圈,去万象城。”知名专家丁建刚对滨江的商业现状有这样的体会。

  从一桥到四桥,大量新入住的人群需要新的商业中心来满足消费需求。目前滨江的现状是,仅仅是区政府板块内就密集分布了20个成熟社区、170万平方米体量的写字楼,汇集了近30万的消费人口,以30~40岁的中产家庭为主。高质量消费场所的缺失,造成了目前滨江近60%的消费流向江北岸,近10%的消费流向萧山地区。

  尤为可惜的是,滨江聚集着大量的高消费人群。据统计,滨江区在人口构成上,15~59岁人口占总数的83%,其中高新企业白领、高收入的温台创业者、高校学生,这“三高”人群,无论是从年龄层次、接受新事物能力还是在消费力上都是“黄金一代”,如此大基数的客群,却面临着无称心消费场所的尴尬处境。

  除此之外,江北岸距离滨江较近的区域,尤其是复兴路沿线,以及江城路至河坊街一带的客群,目前只是单调地在周边小型商业体购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综合体能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如果滨江能拥有真正的核心城市综合体,也许这批客户将会过江消费。

  “木桶原理”中提到,当短板已现,想方设法补全这空缺,将会使结果提升好几个档次,滨江的短板就摆在眼前:中心级城市综合体。而这恰恰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谁先填补了这部分的空白,谁将在区域乃至杭州的商业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来看,龙湖60万平方米巨型城市综合体具备填补这块短板的潜力,而即将推出的龙湖滨江天街,或许将成为其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5+2”过江模式

  开启滨江商业新时代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句出自李嘉诚的“金科玉律”为不少投资者指明了方向。

  杭州未来的商业中心南移其实早有端倪。庆春过江隧道、地铁1号线开通, 望江路隧道开工、青年路隧道开工,随着5座大桥+2条隧道的过江通道模式成型,钱塘江北岸的消费人群过江已不再有障碍,在商业、医院、创意产业以及学校等配套升级后,江北岸人群过江会是未来的趋势。

  对于江南岸而言,地铁则是重要的生命线:地铁1号线是贯通全杭州人口最密集区域的地铁线路,地铁6号更是与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7号线联通,成为杭州连接地铁线路最多的一条线路。这两条线的组合,让滨江区政府板块出行的广度覆盖到整个大杭州。

  从交通通达性来讲,“三纵一横两地铁”使得区政府板块最先被提升到中心位置。三桥、四桥以及未来的望江路隧道直接拉通了上城区、钱江新城和萧山区,近100万的常住人口能够轻松通达滨江。

  如果把区政府板块比作滨江的心脏,那么江南大道无疑是连接心脏的大动脉。这条由西至东贯穿整个滨江的中枢主干道,纵贯整个滨江的人流和车流。

  国内很多城市的发展轨迹已经证明了交通对于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像深圳福田,很多商业综合体都依托于两个前提要素:一是交通便捷,二是生活配套齐全,如果再加上符合年轻人一站式消费习惯的优势,如此的城市综合体终将成为板块的核心,区域的焦点和全城的热点。

  龙湖,作为进入滨江最早的一批外来房企之一,对这里算是知根知底,此次以庞大的体量入驻,而且又在滨江最核心的区域之一,试想下,等到龙湖天街开业的那一天,或将是滨江乃至杭州商业的又一次新腾飞,那么现在,也许是提前布局的最好时机。


钱江晚报 地产 a0013 未来十年,杭州商业投资看滨江 2015-05-07 3870970 2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