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人文·文化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展览?策展人王冬龄说——

今天的书法,需要跨界

  记:现代书法和传统的核心区别在哪里呢?

  王:过去,书法不被作为一项专门的艺术技能,甚至被称为“末技”,更重要的是书法家的学问。其实,历史上真正对中国艺术史产生影响的书法家,也不过一二十人。

  传统书法的体系,古人已经完成得美轮美奂,到启功、沙孟海、林散之先生这一代,我认为已经为止了,除非有新的吸收和创造,后人很难在原有脉络上有所突破。

  我认为,今天的书法有几个不一样:第一,古人生下来拿毛笔一直写到去世,我们没有;第二,知识结构不一样,古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今天的人这一块非常薄弱,但是,我们也吸收了其他营养,比如西方哲学、文学、音乐等修养;第三,古代强调“书以人贵”,必须要有一定社会、学术地位的人,其书法才被认可。但在我看来,今天的书法更应该强调艺术的本质——一个艺术家由艺术修养和观点所生成的创造性。

  如果今天的人们仍然单纯强调书法的传统,很难把书法放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去衡量,有时候还会变成一种僵化的技能。

  记:很多人观念上还是不太能够接受现代书法,你怎么看?

  王:我觉得所有人都要活得真实,审美和艺术也是这样。

  艺术作品必须是从艺术家身上真实流淌出来的。今天,当你手握方向盘,聊着微信,开着车,生活、感受和古代完全不同了,就算写很传统的书法样式,实质能和古代一样吗?

  现代艺术的表现力不同了,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也都不一样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书法应该跨界,书法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和根源,应该充分发挥它的能量。现在的很多设计、油画、建筑等艺术,已经因为书法而产生改变,同时,书法也可以吸收其他艺术的能量和特质。

  之所以做“书非书”。我希望:第一,开拓书法表现的可能性;第二,提高书法的广泛影响力;第三,希望书法对世界艺术有新的贡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如马瑟韦尔等人的创作,都从东方艺术中吸收了营养,这段历史对艺术界有影响,但是中国书法界不了解,甚至拒绝了解。

  记:有观点认为现代书法迎合了西方人的趣味,您怎么看?

  王:我觉得真正好的艺术作品不分东西,当然有两个前提:第一,东方人和西方人都有开放的艺术眼光;第二,尽管知识结构、地域背景、语言语境不同,但西方人能够感觉到书法中的艺术之美,不管他是不是理解汉字,好的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布局以及抽象美感,他都能体会到。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c0002 今天的书法,需要跨界 2015-05-07 钱江晚报2015-05-0700015 2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