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热点

来自老牌竞赛强校、省学科竞赛负责人的观察

竞赛功利性下降
冒出来的都是真正热爱数学的孩子

  更多看法

来自老牌竞赛强校、省学科竞赛负责人的观察

竞赛功利性下降

冒出来的都是真正热爱数学的孩子

  去年高考实行保送新政后,以往在高中奥赛,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不再具有保送资格。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人数大幅下降,是否会挫伤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积极性呢?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各方人士,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

  各种竞赛会冷下来

  “从政策变化来看,各种竞赛肯定会比以前要冷一些。为什么?因为功利性的东西少了。”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对钱报记者说,搞竞赛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以前有加分,能获得保送机会,所以家长愿意让孩子多花时间在这上面,因为这样的投入是有回报的。

  “现在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了,家长会现实地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学习上。”吴国平说。

  竞赛降温,在吴国平看来不是一件坏事。“数学好,其实也是一种特长,既然是特长,肯定是有区别的,是校内的特长,还是省内的,甚至是全国的。把竞赛的功利性降下来,就可以让那些真正喜欢数学、具有数学特长的学生冒出来。”

  对于学校来说,不管竞赛是冷是热,应该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坚持办学的本质,为有不同特长、个性的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杭二中教学处副处长陈均:

  功利性强的学校积极性下降

  “高考保送政策变化,对我们学校基本没有影响。”杭二中教学处副处长、负责学科竞赛的陈均告诉钱报记者。

  他说,杭二中参加各学科全国竞赛的学生人数每年都在30人左右,今年也一样,“我们不是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

  省内有几所高中,在保送政策调整前,竞赛成绩非常优秀;保送政策一调整,参赛的总人数就明显减少,学校对竞赛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

  陈均说,在杭二中参加竞赛的学生,都是学有余力的,他们参加学科竞赛,更多的是出于兴趣。“竞赛培养了他们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因此在大学阶段往往有更优异的表现,而且对研究学问方面更有兴趣。”

  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杨英:

  为加分而赛的学生少了

  杨英是省学科竞赛的负责人,她通过历年来参加省学科竞赛的人数得出结论——政策变化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几年参加省数学竞赛的人数没有太大的变化,初赛有上万人,复赛大概几百人,大部分是高二的学生。”

  在她看来,老师和学生都是在理性思考后,才决定是否要参加竞赛的——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能分辨出学生有没有潜力,学生学到一定难度后,如果发现自己太吃力,也会选择自我淘汰,不会硬着头皮参加。

  “现在没有升学优惠政策了,竞赛回归本来面目,真正有兴趣和有实力的同学依然会来参加竞赛。”杨英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学科竞赛不跟任何政策挂钩,仅仅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一个参考。

  本报记者 梁建伟 本报见习记者 张冰清


钱江晚报 热点 a0002 竞赛功利性下降
冒出来的都是真正热爱数学的孩子
2015-05-19 钱江晚报2015-05-1900016;钱江晚报2015-05-1900018 2 2015年05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