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16版:人文·文化

有《牛岛部队战斗经路要图》,有《文澜阁四库全书战时播迁纪略》

浙图的这个展览,很震撼,很珍贵

  5月24日至28日,浙江图书馆一楼展厅,《惊涛:烽火抗战中的浙江文化》主题特展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的展览。

  历经三个多月的筹备,该展览将展出抗战时期的图书、报刊、地图等资料近百种,以及珍贵老照片近五百张,其中大多数展品系首次对外展出,十分罕见。

  昨天,浙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给大家说一说此次展览的看点所在。

  在长达八年的全国抗战中,浙江始终处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占领、经济掠夺、文化侵略的最前线。

  此次展览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沦陷与灾难》,以时间为序,详细还原了从杭嘉湖、浙东、浙中浙西、浙南相继沦陷,全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直至驻浙日军投降的浙江抗战全过程。

  第二单元《筑城与坚守》,详细介绍了烽火中的浙江抗战文化。

  在展览中,可以看到一幅《牛岛部队战斗经路要图》,这是日军用于军队内部纪念、宣传所绘的地图,详细记录了该部队侵略浙江的路线。

  而这支牛岛部队,是日军第十八师团,就是制造了“杭州大屠杀”的驻杭日军部队。

  这幅地图,将与当时日军部队在浙江各地所拍的老照片一同展出。

  在一张摄于1937年12月27日的图片上,可以看到十多个扛着枪支的日军,背景是钱塘江畔的六和塔。

  此外,还有日军入侵杭州的照片,坦克、太阳旗,扛着刺刀的日本军队,在杭州乡村的小路上行进,周围是荒凉的没有人烟的村庄。

  在这些第一次展出的老照片上,日军出现在西湖、灵隐寺等地,这是日军侵华的真实缩影,也是他们犯下累累罪行的铁证。

  尽管如此,在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时代,徘徊在生死线上的浙江人民,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使命,进行着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特殊战争。

  在第二单元《筑城与坚守》里,从抗战团体、抗战报刊、出版发行、戏剧运动、音乐和文艺创作、战时文化中心、战时教育、战时的浙江图书馆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浙江抗战文化。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浙江大学西迁和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历时两年半,横穿七个省,最终在黔北山区找到落脚点,这就是被后人称为“一支文军的长征”的历史。

  “七·七”事变后,时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为保护浙图藏书,与竺可桢商议对策,主持组织馆藏《四库全书》搬出杭州,踏上西迁的艰难之路。

  1946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多方努力下平安运回杭州。

  在本次展览中,大家可以通过《浙大西迁纪实》、《文澜阁四库全书战时播迁纪略》等馆藏文献实物,重温当年的浴血岁月。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b0016 浙图的这个展览,很震撼,很珍贵 2015-05-21 3890465 2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