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2版:浙中城事·资讯

垃圾吃进去
肥料吐出来

浦江郑家坞镇用微处理机处理农村垃圾
转化效果很好,但垃圾分类很难

  浦江县郑家坞镇西山下村,50多岁的黄群仙家院内的小花园里,种满了铁树、石榴、桂花……枝叶繁茂。在它们的根部,堆积着一层厚厚的深灰色的有机肥。

  “这些肥料是村里的剩菜剩饭、瓜皮果屑变出来的。”黄群仙说。

  着手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并尝试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处置工作,郑家坞镇是浦江县两个试点之一,去年10月率先采用了微生物处理机,将村民制造的生活垃圾,转化成有机肥,变废为宝。

  在金华,这属于首创。

垃圾放进去

24小时后出来的是有机肥

  在浦江县,郑家坞镇算是个小镇,但垃圾量却不少。镇长楼文毅介绍,郑家坞每天产生的可堆肥垃圾近两吨,这也许是县里把试点放在郑家坞的原因之一。

  郑家坞的垃圾资源利用站,在镇边很不起眼的一个小山丘上,房子里最显眼的是一台微生物处理机和一台垃圾绞碎机。

  “我们先后前往兰溪、桐庐等地考察取经,最终选择了微生物处理机。” 楼文毅说,村里配备了50名保洁员,3名操作员,专门进行垃圾分类与处理。

  每天下午一点,保洁员把分类好的可堆肥垃圾运送到垃圾资源利用站,经二次分拣,确保没有不能堆肥的杂物后,放入机器绞碎,再通过升降机倒入处理机内,垃圾在里面待上24小时,出来就是有机肥。

  这台机器是长兴加百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用的,该公司金华总经理楼国福说,“其原理就是利用了益生菌,在高温下对垃圾进行发酵、分解、转化,把臭烘烘的垃圾降解为动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

  这样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处理两吨可堆肥垃圾,产生300公斤左右有机肥原料,基本满足郑家坞一个镇可堆肥垃圾的处理量。试用6个月下来,没出现过一点问题。不过,这台机器也不便宜,在32~35万元之间。

垃圾处理试点顺利

但最难的工作是垃圾分类

  目前,有三家企业的机器待选,“各有利弊,到底选哪种产品还有待商榷。”浦江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剑利正忙着分析3种产品的成本预算,预计7月份后会完成全县的采购工作。“初步估计,全县15个乡镇,一期将采购40台。到时候,以郑家坞镇为典范的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将在全县全面铺开。

  郑家坞镇党委书记陈炜介绍说,通过引进微生物处理机,目前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已步入正规,但最难的还是在源头。

  从去年10月开始,镇里通过红黑榜、党员带头、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逐渐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在郑家坞镇的农村,家家户户门口放着3个垃圾桶,用于垃圾分类。

  “虽然有所提升,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陈炜说,前段时间,因为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镇里还撤销了两个党员的身份。

  特约记者 何贤君/文 本报记者 俞跃/摄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资讯 j0002 垃圾吃进去
肥料吐出来
2015-05-21 3890402 2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