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3版:重点报道

从大鱼岛到温州街巷
听老漫画收集者刘一丁说——

那些线条里,有不为人知的浙江抗战史

  《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国抗日战争新闻老漫画选》的编者,是刘一丁。在刘一丁的办公室里,这位知天命之年的老报人,讲起了自己与这些漫画的不解之缘。

  “漫画这个事,我是从小喜欢的,那种简练的线条能勾勒出一种强烈的情绪。”十多年前,刘一丁开始了老漫画的收集,从收集一张张新闻老漫画,到收集完成厚厚的抗战老漫画,或许可以说是一个“无心插柳”到“有意为之”的过程。

  在选编抗战漫画的过程中,刘一丁还新发现了好几幅此前未曾收集到的作品,也让他了解了自己未曾了解到的抗战故事。

  杭州,上海,北京

  以及近两万张复印纸

  1987年,刘一丁从杭大毕业,后来成为了一名报人。

  刘一丁最初的漫画收集,是从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档案馆、杭大古籍部的本地资料馆开始的:“我对新闻漫画的定义是必须要在新闻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所以我的主要资料搜索,是从旧报纸、杂志开始的。”

  因为在本地有一些人脉资源,刘一丁去一些古籍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没有特别困难。渐渐的,本地能跑的地方都跑遍了,刘一丁开始往外地拓展,第一个地方就是上海。

  “那时候当然没有高铁,也没有双休日,一周只有礼拜六休息一天。我都是一大早起来出发去上海,带着面包和矿泉水,去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等地方。但是一进去就问人家查民国的报纸,总是招致很奇怪的目光。况且,时光久远的报纸容易发脆,一般来说是不肯随便给你看的。

  辗转托了很多朋友帮忙,才终于能戴着白手套去翻那些旧报纸。那时候,在馆里一待就是一天,上午去翻这些书报杂志,把有漫画的地方做好记号,下午走之前,拿去复印,那时候复印一张要一元钱。

  后来收拾家里的时候,我大致清点了一下,总共有18000多张复印纸。”刘一丁说,“如果加上来回的路费,算一算也真是吓一跳。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这种开销的感觉。”

  “上海保存了很多抗战时期的画报和画刊,而且收藏得都很完整”刘一丁说,“从这些漫画中,完全可以梳理出我们抗战的脉络。”

  比如1928年刚创刊出版的《上海漫画》,1928年日本在山东济南制造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后,许多漫画就将当时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作为侵华的代表人物,进行讽刺和揭露。而《上海漫画》是相对密集的一本。

  在1928年5月12日出版的第四期《上海漫画》中,刘一丁发现,至少有3幅是揭露日本侵华野心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人物肖像,让刘一丁感到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一个身着和服就着蜡烛昏暗光线在苦思冥想的男人,这个人就是田中义一。漫画的标题很长,叫《痴望的田中内阁,他继日继夜地思想着;他说:“……忘不了中国……忘不了中国……”》”

  虽然是一幅佚名作者的作品,但这幅漫画是刘一丁编入《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的第一幅。

  在翻遍了上海能翻的资料馆后,刘一丁把目标锁定在了北京,但因为路途相对遥远,刘一丁不可能经常去,“但节假日前往的时候,图书馆又都不开门。那时候,我就去了北京的两个古玩市场,一个是潘家园,一个是琉璃厂。那时候造假报纸的还不多。”

  这漫画一收,就是十年。

  军人、民众、文化人

  老漫画里有浙江血性

  《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这个看似语法不通的名字,其实是书中一张廖冰兄漫画(P65)的命名,画中——工业冶炼厂升腾起的烟雾,击溃了敌人的飞机和子弹。

  “在我收集的老漫画里,抗战时期的漫画占了很大的比例。”刘一丁说。在众多的抗战漫画中,刘一丁最喜欢的一张是李凡夫于1938年5月21日刊登在《漫画战线》上的题为《向新中国途程迈进》的作品:“整个画面被许多精神抖擞的中国军人占满了,能让你感受到我们抗日力量的强大,而正中间那个指引军人们前进方向的大手上,写着‘统一战线’四个字。”刘一丁说,“那时,正好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时候。”

  《血战大鱼岛》作者署名是“新四军浙东纵队政治部战斗报社”。“这张图,是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展览里看到的。”刘一丁说,“后来,我回去查了资料,发现这是一个抗战时期,我们浙江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为了开辟“海上隐蔽游击根据地”,1944年8月,新四军浙东纵队海防大队第一中队64人前往舟山群岛北部的大鱼山岛,一个长6公里,宽1公里的狭长孤岛。然而,登岛没多久,即遭日寇陆海空军及伪军500多人的进攻,敌我兵力八比一。经过勇敢的战斗,全队指战员伤亡过半。最后在打光子弹,砸烂所有武器之后,军人们集体跳海。

  而漫画画的,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岛,在万卷狂澜和隆隆炮火中,没有一个人物形象。

  “再比如说这张温州中学附小创作的《老子军》,你会看到画里都是一些老头对不对?这个我把它归类在民间人士如何参与抗战的类目之下,之前,我找到过妇女的、童子军的,但一直没有找到老人相关的,这张图的出现弥补了我的遗憾。这张图,是我在一个展览里看到的。当然,现在收集已经不需要像二十多年前那样复印了,这是我手机拍下来的。你会发现,这张图很清晰,老人的胡子,眼睛都非常清楚。但这不仅仅是数码翻拍的原因,这张漫画本身的刻板也是很好的,是我们浙江这边的‘温州版’。”

  另外,浙江温州籍漫画作者张明曹所作的《我们愿做牛马的生活吗》也收在该书中。

  张明曹在上海美专期间,组建了木刻研究会等,结识了鲁迅先生,在鲁迅先生指点下开展木刻创作,回温州之后组织“黑白木刻研究会”,创办《抗敌漫画》杂志,领导温州美术青年学习木刻创作,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在这些先行者的努力下,当时温州成为全国革命木刻运动的重要据点。而《老子军》的木刻漫画正是这个热潮的体现之一。

  刘一丁翻着书里的这些图,感慨道:“对于一个创作新闻漫画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我的前辈,很多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大家。而这些作品都是在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在国难当头的情境下,他们满腔热情创作出来的。这是一个艺术家身上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那时候也是一个读图时代,只不过不是和现在人这样懒得去读文字,而是那时候许多老百姓都不识字,为了让他们能够知道战争的情况,为了能启发他们团结起来,这些艺术家用画笔作刀枪,在这个没有硝烟但依然是抗日救亡的战场上战斗,这是何等值得钦佩的事。我常常想,如果我生在那时,我一定会和他们一样用画笔与他们同仇敌忾。”


钱江晚报 重点报道 b0003 那些线条里,有不为人知的浙江抗战史 2015-06-07 3908132 2 2015年06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