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 工行专家向您解密支招
金融诈骗常见的50类伎俩
01. 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02. 假冒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假冒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安全账户”汇款。
03. 假冒海关逃税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海关执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涉嫌逃税为由,要求其将税款转入指定账户。
04. 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在ATM机上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进行资金转账。
05. 包裹藏毒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安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安全账户”。
06. 包裹涉银行卡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几十张或者上百张银行卡为由,遭海关查扣,称其涉嫌非法买卖银行卡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安全账户”。
07. 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股民资金。
08. 票务诈骗。犯罪分子假冒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事主“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逐步将其引入诈骗圈套,要求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09. 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能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10. 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且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11. 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性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12. 虚构羁押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因嫖娼、打架等事由被公安机关羁押(无法直接通话,只能以短信方式联系),要求事主转账缴纳羁押保证金。受害人子女一般为大学生,犯罪分子多选用其考试期间诈骗,受害人在无法电话联系的情形下,往往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13. 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其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14. 电视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否则将停用本地的有线电视并罚款,受害人信以为真,转款后发现被骗。
15. 购物退税诈骗。犯罪分子获取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其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指定账户。
16. 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声称要来看望,之后再编造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要求借钱,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指定银行卡。
17. 破财消灾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随即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18. 假冒领导诈骗。犯罪分子获知上级机关或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电话等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要求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账号。
19. 快递签收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有快递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不法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要找麻烦。
20. 提供考题诈骗。不法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
21. 彩票特码诈骗。犯罪分子拨打“响一声”电话或群发短信,谎称只需向指定账户汇款,即可为彩民提供中奖号码。
22. 引诱汇款诈骗。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汇款,遇上事主正准备付款,因此未经仔细核实,不假思索即把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23. 刷卡消费诈骗。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假冒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
24. 高薪招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5. 贷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6. 伪装银行工作人员存款贴息诈骗。诈骗分子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以某某银行正以高额贴息揽存为幌子进行诈骗,诱骗客户将钱存入指定账户,再出具虚假存款承诺书,诱使其透露个人信息,暗中通过多种手段将资金窃取。
27. 复制手机卡诈骗。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28. 假冒房东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房东群发短信,称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指定账户,部分租客信以为真而受骗。
29. 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行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从而获取其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30. 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31. 假冒亲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2. 假冒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3. 网购诈骗。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不翼而飞。
34. 订票诈骗。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
35. 虚构色情服务诈骗。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诱骗其汇款到指定账户。
36. 中奖诈骗——娱乐节目中奖诈骗。不法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群发短信,称受害人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借口,诱骗其汇款到指定账户。
37. 中奖诈骗——假冒知名企业诈骗。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公司名义,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来实施诈骗。
38. 中奖诈骗——电子邮件中奖诈骗。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其汇款到指定账户。
39. 办理信用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形式,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40. 伪装银行信用卡客服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利用改号软件,伪装成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电话,以帮助客户提高信用额度为由,要求做一笔交易以达到相关条件,诱导其填写手机验证码、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来盗取卡内资金。
41. 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各种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汇款到指定账户。
42. ATM机告示诈骗。犯罪分子堵塞ATM机出卡口,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则到ATM机拿出银行卡,盗取卡内现金。
43. 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链接和伪装银行客服电话的短信,一旦点击后便在事主手机上种植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44. 微信诈骗——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理由骗取钱财。
45. 微信诈骗——冒充亲友诈骗。犯罪分子下载对方的微信头像,把昵称改成对方的名字,再屏蔽朋友圈不让对方看见,然后完全冒充对方,进行微信诈骗。
46. 微信诈骗——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一旦获取购货款则无法联系。
47. 微信诈骗——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的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布在朋友圈并实现转发,而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通讯诈骗。
48. 微信诈骗——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49. 微信诈骗——利用公众账号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50. 二维码诈骗。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