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2版:浙中城事·资讯

金华岭下镇后溪村,吸引了三批建筑、文物、古村保护方面的专家企业家来考察

有专家建议,申报“传统村落”项目

  《金华深山古村落,拆还是不拆》后续——

金华岭下镇后溪村,吸引了三批建筑、文物、古村保护方面的专家企业家来考察

有专家建议,申报“传统村落”项目

  本报7月13日报道的《金华深山古村落,拆还是不拆?》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报在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频道进行相关调查,三天时间内,数万网友关注这一话题,约1000名网友参与投票,89%持“不拆”态度。金华岭下镇后溪村的古建筑群,到底有没有保留的价值?怎么解决眼下的两难困境?

  昨天,一群来自杭州的建筑、文物、古村保护方面的专家、企业家来到后溪村实地考察,这已是第三批来考察的团队。他们的看法和见解,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我们是要保护什么?

  钱塘陶瓷文化艺术陈列馆馆长翁鹤亮认为,后溪村中几座年久失修的古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你看梁上的双龙中间,是花的图案,远看像一顶官帽,这是明朝的雕饰风格。如果中间是龙珠,那就是清朝的风格。”

  古村的价值,不仅在古建筑上,更在于他独特的格局、路网、水系和建筑风格上。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厉剑飞说,后溪村依山而建,古宅虽然造得密,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但其实,房子空间尺度比例却是巧妙,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更难得的是,后溪村古建筑群的原生态水系,沿用至今。高山上的清泉通过水渠流入村里的几个池塘,又流到村口溪中,为村民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村里不仅常年清水不断,而且温度、湿度都很适宜。

  后溪村的古建筑群里,至今仍然生活着20多户村民。他们不仅是村民,更是古村落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建筑工程师卢岳鹏说,后溪村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古建筑,更是要保护这种数百年前的生活气息,这恰恰是后溪村最有价值的地方。

  还保留着类似韵味的地方,浙江已不多。例如绍兴安昌古镇,依然保留着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为了留住这个古镇的记忆与味道,当地政府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

  厉剑飞给出的建议是,在民间资本没有进入前,岭下镇可以将后溪村作为非遗项目进行申报。“后溪村古建筑群的设计理念、建造格局,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后溪村还可以多尝试其他项目,例如申报“传统村落”项目,只要能够保护这座古村,都可以尝试着去申报。

眼下的难题怎么解决?

  尽管考察团队是来出主意、想办法的,但他们并不受村民欢迎。进村时,一位村民说:“这些人再来吵着不拆,我就拿扫把轰人了!”

  后溪村村支部书记汤良滨也左右为难,来了好几批专家团队,都劝他们不要拆。原本准备就绪的“旧村改造”工程一缓再缓。“每天都有村民来找我,问我到底什么时候拆房子”。

  岭下镇的干部们更加担心村民的人身安全问题,镇长傅榕说,很多古宅都是危房,因为没有指标和土地可以造新房子,20多户村民至今不得不住在里面。“每到台风天气,我们首先要考虑古宅里住的村民安全。”

  傅榕说,只要能把这么大体量的古村保留下来,再困难也值得。当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村民如何安全搬离。后溪村没有多余的建房指标,即使有,也没有多余的集体用地。如果村民搬出古宅,村里要建房指标和征用土地,在政策上,是两大难题。

  厉剑飞认为,如何保护后溪村是第二步甚至第三步的事,眼下第一步,是要让当地政府看到后溪村的价值,以及保护的可行性。这样,政府部门就能给出相应的政策,想办法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

  如何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本报将会持续关注。

  本报记者 张丹丹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资讯 j0002 有专家建议,申报“传统村落”项目 2015-07-22 钱江晚报2015-07-2200006;3957029;钱江晚报2015-07-2200008;钱江晚报2015-07-2200010;钱江晚报2015-07-2200007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