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i0006版:富阳生活

富阳东坞山豆腐皮的前尘往事

  东坞山有句话叫“三口风吹出千年金衣”,“千年”指的是东坞山豆腐皮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金衣”指的是做出来的豆腐皮薄如蝉翼,营养价值很高。

  “‘三口风’是东坞山的绝活,豆腐皮就是靠这个手艺流传下来的。我13岁就开始学做豆腐皮,靠三口风吹出了无数张的金衣。”年逾古稀的刘苗根说。

  三口风吹出个千年金衣

  东坞山古道挑出了一个传奇

  刘苗根,今年72岁,土生土长的东坞山人,世世代代祖传都以做豆腐皮为生计。13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豆腐皮手艺,目前是杭州市富阳区“东坞山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东坞山豆腐皮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与佛教也有着很深的渊源,东坞山有九庵十三寺,就是九个尼姑庵十三个寺庙。

  “老人说,早先有个小和尚在磨豆浆、做豆腐的时候,太专注于念经,错过了豆腐出锅的时间,当他去捞的时候,他看到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皮,他把这层皮捞起来尝了一下,味道比豆腐还要好吃,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方丈。几经改良,捞出来的豆腐皮薄如蝉翼,后来就起名为‘豆腐衣’,又叫‘豆腐皮’。寺院需求量越来越大,东坞山村民就生产豆腐皮供寺院食用为生。”刘苗根说。

  解放前,勤劳的东坞山人都是沿着这条古道翻山到杭州,走街串巷去卖豆腐皮的。当时东坞山古道的路线是从东坞山翻山越岭至转塘——经过宋城——经过梅家坞——经过十里琅珰——到杭州——到灵隐寺院——天竺寺院。这样一路叫卖,卖完豆腐皮后再从杭州买回黄豆和大米挑回东坞山。

  刘苗根说: “改革开放以前这段时间,村里的男人每天半夜三、四点钟出门,走四、五个小时的古道,挑着豆腐皮到杭州来卖,差不多要到傍晚的时候才到家,第二天凌晨1点多烧柴、煮浆又开始起来做豆腐皮了。我们那边有句老话就叫‘鸡叫出门、鬼叫进门’,说的是做豆腐皮相当的辛苦。”

  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手艺人的血泪往事

  说起在富阳,乃至在全国都耳熟能详的“东坞山豆腐皮”,或许你只知道“东坞山”豆皮口味嫩滑,味道鲜美,却不知道这一张张“小金衣”的背后还曾有过一段血泪史。

  东坞山村原属于富阳受降镇,因为这里是侵浙日军接受投降的地点,现在隶属于银湖街道。“抗日战争时期,我还很小,我爸爸说那时候日本鬼子大屠杀,东坞山整个村庄几乎都被烧光了,当时的村民四处逃生,有逃到金华、福建的,也有逃到东阳、兰溪、义乌、浦江等地的。为了养活生计,东坞山人也把手艺带到了这些地方。”

  解放以后,这些因为战火在外谋生的东坞山人重新回到家园后,村里人就重新自力更生把做豆腐皮的工具修造起来。

  “那年月,东坞山3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做豆腐皮,做豆腐皮也都以木柴烧煮浆,18斤黄豆要花18个小时,烧掉300斤柴才能煮好一锅浆。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村里经常会发起火灾,我家就先后烧过三次。所以解放后豆腐皮虽然是营生的活计,但是由于屡次出现火灾,东坞山以前的生活一直很苦。”说起往事刘老先生唏嘘不已。

  十几年努力 多次技术创新

  东坞山豆腐皮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改革开放以前,东坞山只有一家集体企业——富阳东坞山豆腐皮厂,300多户东坞山人家各自分工,做好的豆腐皮统一由杭州的蔬菜公司到村里签订合同,统一收购、统一安排。从解放后算起,35年来,东坞山的豆腐皮主要销到杭州、上海,乃至全国各地。

  “1997年,我从法院买回查封的富阳东坞山豆腐皮厂,更名为‘富阳市受降东坞山豆腐皮厂’,注册了‘东坞山’商标。一开始也是用柴烧,后来为了保护森林植不被破坏,改成了用煤饼烧,煤饼烘干。但是由于煤饼有烟味,也不健康。1997年下半年,我改用蒸汽制作豆腐皮,蒸汽烘干。当时村里其他人家也因为我的影响全部改进了技术,用上了蒸汽制作的工艺。”

  刘苗根把豆腐皮制作从柴火煮浆改成煤饼煮浆,1997下半年,刘苗根又进行了二次技术改革,豆腐皮制作全部采用了蒸汽制作、蒸汽烘干。这个方法在东坞山推广开来,延续到今天。由于豆腐皮不利于保存,在夏天气温高,豆腐皮至多可以保存两天,超过这个时间就会坏掉,因这个原因豆腐皮就只能在杭州地区范围内销售,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为了豆腐皮的保存问题,刘苗根绞尽脑汁,四处拜访相关的专家教授。黄天不负苦心人,后来在浙江商学院的张教授的帮助下,引进了E5配方,现在的豆腐皮最多能保存300天。村人知道后也纷纷取经,从此,东坞山的豆腐皮插上了翅膀,这款健康美味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豆腐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学习辛苦传承成难题

  经过刘苗根多年的努力,他生产的豆腐皮先后多次荣获“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浙江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等荣誉,2011年富阳市受降东坞山豆腐皮厂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位于富阳城区龙山路90号的“东坞山豆腐皮门市部”从1990年开始运营到现在,也有着25年的历史了,一直销售良好。2009年刘苗根获得“东坞山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评为第二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刘苗根的豆腐皮厂的名气越来越大,厂子里有20多位村里的员工在做豆腐皮,这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给家庭作坊式的东坞山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目前,刘苗根的豆腐皮厂又在改革,今年投了上百万的机器流水线已经装好,下半年就要投入生产。

  刘苗根说:“我有两个儿子,也是从小跟我学做豆腐皮,儿子也一直在帮我做好这份事业,现在年纪大了,厂子里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小儿子刘益平在负责,我也轻松很多。”后继有人的刘老先生感到心里很安慰。

  谈到让手工制作的豆腐皮转向半自动化制作的变革,刘苗根的儿子刘益平对笔者说,机械化可以让产量增加,劳动强度也会减少,我们也会针对不同的客户制作各种豆腐皮产品,同时也让产品有了多元化。

  目前,富阳市受降东坞山豆腐皮厂”的豆腐皮也在积极宣传和推广,并和杭州市政府联合杭州农办、富阳区政府、区农办在东坞山连续举办了三年的东坞山素食文化节。

  最后,刘苗根说:“手工制作豆腐皮想做想学的人少了,毕竟太辛苦了,因为手工做豆腐皮要在室温45~50度的封闭室内操作十几个小时,年纪大的人吃不消,年轻的人也不愿意做,若是能针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休闲旅游的产业模式,或许对保护和传承千年的手工豆腐皮的制作技艺能有所帮助。”


钱江晚报 富阳生活 i0006 富阳东坞山豆腐皮的前尘往事 2015-07-24 3955940 2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