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08版:好摄之友

好摄之友“小候鸟”公益摄影课堂进入第二天——外拍

“小候鸟”西湖采风,拍不尽这美好时光

“小候鸟”心愿板上留言:捐赠相机的好心人,谢谢你们

  昨天,好摄之友“小候鸟”公益摄影课堂进入第二天——外拍采风,孩子们一早到了西湖边,游玩了钱王祠、柳浪闻莺、西湖博物馆,拍摄了很多画面,也学到了更多的摄影理论知识。

  “小候鸟”公益摄影课堂由钱江晚报好摄之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摄影家协会、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联合推出。

  虽然以前都来过

  但这次用的是“第三只眼”

  知道上午要去西湖外拍,孩子们都早早来到了教室。刚满9岁的廖浩然来得最早,比约定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河南彭桥女孩刘男平时都要父母叫好几遍才肯起床,这次自己就起来了,拉着同在这里学习的双胞胎弟弟早早等在那里。

  其实,有好几个孩子都来过西湖,有的还来过很多次。问他们会不会觉得再来玩没意思,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这次是通过镜头来观察西湖,跟以前纯粹的玩不一样;而且跟学摄影的同学一起来,要拍得好才有面子。在钱王祠码头和柳浪闻莺,孩子们各自找着角度,拍摄心中的西湖美景;在西湖博物馆,他们又在了解西湖历史的同时,拍了很多照片。

  下午,孩子们把照相机里的照片都导了出来,好摄之友版主“怡如”逐个给孩子们分析了照片的好坏,讲解构图的几个原则和对光影的把握。

  留言板上写句心里话

  感恩捐相机的热心人

  公益课堂开课时,孩子们领到的相机包装上都贴了捐赠者姓名。孩子们用手中的相机进行了两天的学习、三天的拍摄,越来越想知道送相机给他们的是怎么样一个人。虽然我们之前报道过一些捐赠者,但好的故事总是讲不完。

  读者宋峥嵘送来了两台相机;好摄之友“江南雨林”特意制作了一张相机使用说明图塞在包装盒里;好摄之友“gongb123”在装相机的信封上写了详细的注意事项。

  安徽歙县男孩许悦在打开相机套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送给素不相识的小朋友,相机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希望你用它拍出最美好的图片。”这台相机是读者王海燕捐献的,是她女儿在日本买给她的,那天她做了一整天义工后感冒了,我们说上门去取,但她还是坚持把相机送了过来。

  一台相机寄来的时候,快递单上只写了寄出地址“临安青山湖街道坎头村”,寄件人“谢”,没留名字和电话。有两位把相机直接送到本报门口的保安室,其中一个只留了字条,提醒说相机的电池不太行。还有更多的“无名氏”,比如住在杭州雄镇楼附近的李先生,住在滨江的郭女士……

  “我会为家人拍更多更美的照片让他们高兴。”“我觉得摄影能记录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和热心捐赠人没有见过面,就在纸上写下了参加“小候鸟”公益摄影课堂的一点体会,借此表达对每位热心读者的感谢。


钱江晚报 好摄之友 h0008 “小候鸟”西湖采风,拍不尽这美好时光 2015-08-06 3972846 2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