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温度是“掺了水分”的温度
不久前,伊朗某地体感温度达到了74℃,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极为罕见的高温。
何为“体感温度”?简单说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自然有别。总体来说,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对湿度,因此体感温度就是“掺了水分”的温度。
比如,同样是30℃,当相对湿度只有50%时,体感温度达31.1℃,与实际气温比上升了1.1℃;而当相对湿度达到90%,体感温度飙升至40.6℃,比实际气温高出10.6℃。可见,夏季湿度越大,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差异越大。
不过,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也是把双刃剑:当气温低于15℃的时候,相对湿度越大,感觉会越冷,南方的小伙伴可以回忆一下冬季里湿冷天气的“魔法攻击”。
据说鸡蛋清在60℃左右就会发生变性,那人在74℃的环境里岂不是要“熟了”?
首先,体感温度≠实际温度;其次,人在应对高温时,体温可以靠排汗等机能进行有效散热调节,以维持人体的恒温环境。不过,极端的体感温度还是极为危险的。有数据显示,当气温达到45℃,人体平均皮肤温度会升高至37.6℃,而如果人体温超过42℃,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就会发生严重紊乱,体内蛋白质可能变性、凝固,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对于人的肉体来说,40℃的体温是危险的信号,42℃则会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是死亡。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