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报记者探访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核心区域
这里就像被地毯式轰炸过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 陈伟斌 黄小星 发自天津
8月12日晚上23点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
昨天中午,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本报记者探访了爆炸后的核心区。
现场,已经被剧烈爆炸摧残的一片狼藉的爆炸核心区,方圆500米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几乎都已被毁;道路上到处散落着金属零部件、被冲击波扭曲的集装箱和爆炸时瞬间被熔化的金属溶液的痕迹;更为令人揪心的是那些已经被烧毁的消防车和警车,似乎正在默默地诉说着令人难以接受的猝不及防……
道路被封锁,现场一片狼藉,爆炸点周边的有毒气体令记者频频作呕
昨天中午,本报两名记者抵达天津后,随即驱车赶往事发地点。但为了尽可能不影响现场救援和灭火的需要,通往塘沽最近的一条高速公路被当地封闭。随后,记者只能改走京津唐高速前往。
刚一下高速,司机就指着车子左前方的灰白色浓烟,告诉记者那里就是爆炸发生的现场。而此时,两者间的直线距离有大概有4公里。一路上,大量大挂车都在往城外走,主干道上难得的放空,司机说这应该是在清空事发地周边,以免万一再发生爆炸引发更大的损失。
而事发现场周边,所有干道都被拉上了警戒线封锁,并且有大量民警执勤,只有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能进出,其余社会车辆一概不得入内。在周边距离爆炸点的直线距离大概1公里的地方,已经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直冲天空的浓烟,以及正在勘察现场的直升机。
记者下车开始徒步行进后,越靠近爆炸点,路上的汽车、集装箱和油箱残骸就越多,大小不一;各类建筑物也都被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击得支离破碎,更不要提那些已经完全被掀开的铁皮房顶,而有些建筑物外的空调外机,甚至还在运转着。
在一个被完全摧毁的工业仓库里,一口时钟半吊在空中,时间指向着11:30分的样子。正是那一刻,爆炸发生。
由于该区域是物流产业园,因而存放着大量集装箱。而在经过那两次剧烈的爆炸后,即便隔了500米远的直线距离,即便有一道道的集装箱堆砌成的“铁墙”阻隔,很多距离爆炸点较远的集装箱还是在冲击波的巨大冲力下被冲开了大门,更多的则是直接凹了进去,其中有一些还依旧在着火。
因为戒严和清场,以爆炸点为圆心,半径500米内的区域已经基本被清空。走在现场的道路上,整个都空荡荡的,路上尽是被焚毁的各种汽车以及被冲击波推倒的围墙。地上还有一滩滩大小不一的金属熔渣——那是爆炸发生时,瞬间热量熔化了金属并从高空落下后留下的痕迹。
随着步行的深入,空气中弥漫的刺激气味越来越浓,感觉就好像是燃烧的橡胶、塑料和各种焚毁物的混合体。记者虽然也戴着口罩,但刚一开始,这股浓烈的味道还是会直冲冲地冲进鼻子,加之当天气温略高,以及现场依旧还有大大小小的不少起火点,令人一阵阵恶心与胸闷。
爆炸点被完全摧毁,就好似被地毯式轰炸过一般
越接近核心爆炸点,这种气味就越浓。在行进到距离爆炸区域只有100米左右时,记者看到了更为震撼的景象:大量被烧成空壳的汽车,和被烧得焦黑、依旧在冒着黑烟的集装箱都扭曲地被砸在一边;有的大挂车车头相撞,其运载的集装箱里还透着黄色浓烟。
路边有的行道树被冲击波连根拔起,一些因冲击波致死的麻雀和黄鼠狼的尸体,也时而能在绿化带被看见。
不远处,数名消防官兵乘坐的一辆消防车停在一个丁字路口中间,向依旧在着火的地方喷射泡沫,而他们的面孔上满是疲倦——自火灾发生后,他们基本没有过半刻休息,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消防员们,还要面对数十名战友在前一晚的爆炸中牺牲和失联的现实。
为了更加看清爆炸的核心区域,记者进一步前往爆炸点,在行进过程中,还听见了沉闷的“嘭嘭”声。
爆炸现场一片狼藉,这个物流中心的南北两栋楼都被炸得面目前非,整体发黑,西边的一栋楼则被炸塌。由三栋楼围绕的中间部分,原本都是集中堆放着大量集装箱,但此刻,只能看到一堆废墟和已经被烧得乌漆墨黑的一堆杂乱扭曲的金属堆。
这些被炸毁的集装箱,似乎在爆炸的那瞬间都被掀向了百余米的高空后,被硬生生地砸向地面,四落在爆炸核心区周边百余米的范围内。
物流中心原先的大门早已被炸得不知所踪,门外则停着七八辆已被炸毁的消防车辆,以及数辆被烧得只剩空壳的警车,消防设备和警用装备散落一地。
在这个物流中心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停放着大量的汽车,但也在那晚的爆炸中被全部烧毁,有的汽车轮胎的钢圈都被烧熔化为液态金属。
对于消防官兵来说,爆炸现场最为麻烦的还是那依旧在冒着黑白浓烟的烟雾,这些时稀时浓的烟雾时不时地笼罩着整个现场,废墟中还有紫色的烟气渗出,气味极为难闻。路边的路灯全部被冲击波冲歪,当晚被炸断的水管,“呲呲”地朝天喷着自来水……
整个区域就好像刚刚被地毯式轰炸过一样。
望着远处那些被烧毁的、已被高温灼成暗红色的消防车,凌乱的设备好像诉说着爆炸那一刻的猝不及防。百余米外的绿化带里,已经疲倦不堪、饿了一整天的消防官兵们瘫躺在草地上:“不想去想那一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