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i0005版:富阳生活

富阳的“音乐活化石”——古亭锣鼓

探访真佳溪古亭锣鼓最后的乐手

  如果你到云南丽江去,有一项节目肯定不能错过,那就是聆听“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其实,你不用去云南,就在富阳,也藏有这样的精彩,它的名字叫作——古亭锣鼓。

  古亭锣鼓分古亭和乐队两大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乐队部分,其队伍之庞大,器乐之齐全,为民间所罕见。全套乐队有72人组成,也有用半套36人的。分打击乐、拉弦乐、弹拨乐、吹奏乐等四大组几十种民族乐器,其中敲锣鼓的就有七人。在乐队演奏的时候,乐手会抬着或围着古亭演奏。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富阳的场口镇的真佳溪,寻访到“古亭锣鼓”的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6岁高龄的张宝庆老人。

  “古亭锣鼓”:

  我国目前仅存的唐宋大曲

  相传,南宋景炎三年,元兵入侵,宋廷崩溃,宫廷乐师流往当时的富阳场口隐居,唐宋的宫廷大曲《古亭锣鼓》才来到民间。

  据富阳有关史料记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富阳首先在场口发现古亭锣鼓,这一消息在中国音乐界着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官方与民间共同挖掘、求证,发现富阳的场口、鹿山、东洲、春江、灵桥和渌渚等地都有古亭锣鼓的传承踪迹。2004年,古亭锣鼓被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唐宋大曲。

  古亭锣鼓中的古亭为一座三层四角亭,高二米三十左右,一米余见方,以紫竹为架制作成亭子的造型。重檐翘角,回廊曲栏,前后对门,两面开窗,中悬彩灯。富阳的文史专家史庭荣介绍说,古亭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整体造型类似古代皇宫的角楼。

  据了解,古亭锣鼓在富阳民间流传广泛,深受群众的欢迎。民国初年场口的场口镇、真佳溪、桑元头(现青江村),新桐乡的包家淇、程坟,三山乡的谢家溪、江丰乡的红星村,春江乡的八一村,新关乡觃口村的盛家、李家,东洲乡的大岭头等都有古亭锣鼓,大约有十二支演奏队。而活动比较正常,延续时间最长的首推真佳溪。

  2013年,真佳溪经历了上百年,两米多高的紫竹古亭被送到了富阳市文物文化资料征集办公室。今后,它将在富阳未来的博物馆内收藏、保护和展示。

  笔者打开古亭锣鼓的音乐视频,闭上眼睛,听着古亭后的板鼓轻轻的发声令,响板引领横笛带路,箫鼓笙镛娓娓道来。音乐中透露出的那一份从容不迫,雍容而华贵,似乎可以隐约地浮现出当年宫廷里歌舞升平的情景。

  张宝庆:

  真佳溪古亭锣鼓队最后的乐手

  “我14岁的时候,村里有一些80几岁的老人教我演奏古亭锣鼓。据老人说,古亭锣鼓是从古时候宫廷流传到民间的,是一种喜庆的锣鼓,每年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都会敲起锣鼓,如果久旱也会敲起锣鼓。”健朗的张宝庆先生摇着蒲扇,缓缓地和笔者说。

  真佳溪的古亭锣鼓或许是富阳最原始、保存还比较完好的一座了。2013年,真佳溪村“古亭会”的20多户“会甲子”(会员)农户一致同意了将古亭锣鼓交给政府来保管收藏。除了古亭,这次与古亭锣鼓相关的乐器也一并转交了征集办。

  “古亭锣鼓的曲子一共有七集,七集曲子要七个人学习,也就是说锣鼓需要7个人敲,后来因为真佳溪七个人组不起来,我只学会了五集。我们当时白天种地,晚上学习锣鼓,组成一个演奏队需要25户人家,轮流晚上到每户人家学习。纯粹也是业务爱好,不过是真的喜爱啊。”张宝庆老人说。

  “我的师傅叫吴素生,他吹拉弹唱都会来,我爸爸非常喜欢锣鼓,我还有个叔父叫张志昌,他是当时锣鼓队的骨干,上世纪80年代叔父因为和父亲吵架离开了村子到上海谋生了。他的出走让我们村里的锣鼓队少了一个中坚力量。”张宝庆感慨地追忆起往事。

  张宝庆14岁开始加入到古亭锣鼓乐队,他是真佳溪古亭锣鼓的最后一批学员,目前在真佳溪由于年轻人都不爱学习这门技艺,新的锣鼓队没有组建起来,老的锣鼓队也只剩下张宝庆老人一人了。2009年张宝庆先后被评为“杭州市级、富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早先,每年的正月十一开始至十八,锣鼓队开始活动。每次一般会有20多人的队伍到各处‘行乐’,除了场口镇街上,他们还会到邻村和一些祠堂庙宇去演奏,远的100多里以外也去。亭子是由两人抬的,在亭子的左右两边各有两名乐手,一路上整个乐队吹拉弹唱,浩浩荡荡地跟在亭子的后面,那场面非常热闹!……”随着张宝庆老人的回忆,笔者的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当年古亭锣鼓热闹的场景。

  紫竹做“骨”,绢绫为“皮”

  围亭演奏 古韵悠扬

  从张宝庆零碎的记忆里,笔者对古亭锣鼓以及他们的古亭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富阳的文化界人士对古亭锣鼓就有过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富阳的文史专家史庭荣介绍,“古亭锣鼓”的古亭特点是集书画诗文和工艺为一体。

  在古亭上,门上楣匾,柱上楹联,角栋八扇活屏和窗面上书画,大多取材于名人名句或千古范本。顶部的荷花灯,四角垂挂的角灯,中间的圆球形宫灯,皆出自非凡的民间艺人之手,堂皇富丽,剔透玲珑,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古亭为什么会以紫竹为架呢?史庭荣分析说,究其原因,富阳为竹乡,紫竹色泽美观,粗细适宜;而宋代以降的历代文人士大夫,特别崇竹为高雅君子,清音有节,故而为骨。另外,古亭壁饰以绢、绫、绸等上乘材料,或剪或贴,精制细作,巧夺天工。

  史庭荣老师介绍:“当古亭锣鼓出行时,古亭固定在两根竹竿上,犹如一乘华丽的花轿。前后两人肩挂红绸,双手下垂提着竹竿,缓缓而行。庞大的乐队指挥自如,霎时鼓乐喧天,悠扬铿锵。只见他们随着音乐,踏着鼓点,有节奏地或进或退,或颤或停,舞姿优美……”

  我们的“组织”叫“古亭会”

  在严谨的制度下延续文化

  真佳溪的古亭会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是凡有古亭锣鼓的地方都有一个古亭会。

  富阳的文史专家史庭荣介绍,抗战前,真佳溪已有40多名会甲子(会员),会里设董事,主要领头的为董事长,抗战后改名执事,轮流任职。而为解决古亭活动必需的经费开支,会里置有三亩八分地,其中一亩二分是发动会甲子义务劳动开垦出来的沙地。每年要安排会甲子及时耕种、收获,并在张家祠堂设有仓库,一名专职人员管账。仓库上两把锁,执事和管账各负责一把,须两把钥匙同时使用方能开锁,管理严格。

  古亭会还制定了一些制度,所有制度中最重要的要数“三忌”,即一忌赌,二忌嫖,三忌不孝。三者犯一,会中先进行批评帮助,重犯的予以开除。

  真佳溪古亭锣鼓的出行活动没有什么重要仪式,只在正月十一上灯后,先抬到龙潭庙祭祀敬香,然后到附近各地游行演奏。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一定安排在场口本镇活动,给节日增添欢乐气氛。

  在张宝庆老人家接待笔者的是张老爷子的孙女,张家儿孙满堂,张师傅的儿媳告诉我们,公公今年86岁了,婆婆82岁,张宝庆老人有四个儿子,现在曾孙子刚满周岁了。老人身体健朗,耳聪目明,这也和喜爱并演奏古亭锣鼓有关,因为古亭锣鼓一代一代人传下来,已经成为一个集体活动,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村子里的人都爱听这锣鼓,现在真佳溪的锣鼓队暂时不表演了,张老爷子孙女还是偶尔会拿出以前的录音带来听。可见这古亭锣鼓的影响力了。

  “古亭会是真正的民间自发自养自治的文化娱乐组织,古亭锣鼓活动不但为群众喜闻乐见,还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蕴藏的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在今天仍然有研究和弘扬的价值。”史庭荣总结说。


钱江晚报 富阳生活 i0005 富阳的“音乐活化石”——古亭锣鼓 2015-08-21 钱江晚报2015-08-2100007;钱江晚报2015-08-2100019 2 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