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3版:新教育

文章导航

对孩子来说,旅行的意义

故事里的教育观

  米乐是一个三岁半的小男孩。一年多前,因为工作需要,我加了米乐爸爸的微信,结果这位超级爱“晒”的爸爸,让我每天像追剧一样,了解一个男孩的养成记。

  这段时间,很多爸妈都在朋友圈晒带娃旅行的美图,乐爸也不例外,只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PO图的同时,乐爸还会写下旅行中的教育观。

  这个星期三的下午,米乐一家结束了17天斯里兰卡的旅行,回到了杭州的家中。这是3岁半的米乐第六次出境旅行。

  在旅途中,乐爸曾发过这样一段文字:

  三岁半了,正式告别尿不湿。这趟斯里兰卡之行,米乐比起前几次省事多了,和小伙伴玩得很和谐,两个小人儿海阔天空地聊天,偶尔吵吵架,稍微排解一下就好了,情绪控制力越来越好,他在不断试探、学习、掌控,与自我,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尺度,我们也在不断地自我修为,有时候孩子的作是一种爆发的冲动,我们理解并给他成长的时间,虽然有时候旁人看来会太宠没有规矩,其实只有自己最清楚,爱与溺爱,规矩与粗暴的尺度边界在哪里。听从自己的内心,遵循生命的轨迹,慢慢来。

  光看这些话,你或许无法读到乐爸所谓的“宠爱”,那就拿几个例子来说吧。

  和很多年轻父母一样,米乐爸妈每次出游都选择自由行,并且几乎每次都是几户人家出行,让米乐有一两个小伙伴。

  乐爸的理由是,孩子年纪太小,有个伴可以耐住旅途上的一些寂寞,自由行则能让他们根据孩子随时出现的状况更改行程。

  这次的斯里兰卡之行,乐爸在大半年前订了机票。当时他果断放弃了旅行团必去的狮子岩、霍顿、雅拉野生动物园,放慢脚步,将旅行团7~10天跑完的行程,精简景点,再拉长到17天。除了教师的工作节奏关系,外人看来如此奢侈的假期,对乐爸乐妈来说,更像是种生活态度,“我们不想把旅途填得太满,错过了一路上最应该看的人和事,最应该感受的真诚和善良。”乐爸说,即便在同行里,像他这样安排行程的也不多见。

  一路上,乐爸晒的照片都是这样的主题:带米乐,花0.7元人民币,和当地人坐着公交车去市中心;在路边一个免费的儿童乐园,两户人家陪着孩子们疯玩;去当地菜市场买菜回民宿,男人们操刀在异国做出四菜一汤……

  看上去是不是一切都很美好?乐爸说,这背后,做父母的心情是七上八下的。

  他清楚得记得第一次带米乐去旅行,因为孩子之前一直生病,他和乐妈将能想到的准备全做足了,比如第一次买了24小时能接通中文客服的旅行险,没出发前,乐爸还在不同时段试着打热线看是不是灵光;比如从医生到护士咨询了一大圈,孩子这样的状况能否长途旅行;比如行李箱里从温度计,到各种退烧药、咳嗽药、止泻药等儿童用药全部带足……

  这次去斯里兰卡前,乐爸上网查攻略,看到有网友说,小孩子会吃不惯那里印度味的咖喱和米饭,于是带了电饭锅、五谷杂粮、榨菜、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储备行李,很奢侈地占去了半个行李箱。

  为了放慢脚步,有些宾馆不敢轻易提前预定,于是从斯里兰卡的美蕊沙到加勒,乐爸一家和同伴就经历了旅途中最悲催的场景:带着年幼的孩子,拖着行李,临时找住宿。在加勒的大街上,跑断了腿,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和老板讨价还价,临时找到一间空房。结果住了一晚发现,床垫潮湿不舒服,空调不能使用,电扇不给力,没有热水,没有盖的被子,蚊子很多。

  那晚,米乐洗了人生第一个冷水澡,哼哼唧唧地闹了小会儿,最后在乐妈怀中睡去。

  半夜,睡不着的乐爸乐妈望着小人儿,小声聊着天:虽然这样的住宿让人不适,但对米乐来说,体验旅程中各种各样的生活是必要的,不能让他觉得旅行就只是吃吃喝喝的度假。

  我也经常带年幼的孩子出去玩,所以很清楚,为这种放慢脚步的旅行要付出的东西。

  比如,你好不容易请出一年才休一回的假期,结果为配合小人儿的脚步,把别人用三天便能游完的地方,硬生生拖成一个悠长假期,想想为此花的比别人翻倍的精力和财力,其中的酸爽,真的只有做父母的才能体会。

  比如,为了增添孩子的旅行项目,放弃自己的爱好。乐爸乐妈之前去台北,为让米乐在动物园玩得畅快,两人遗憾地放弃了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安排,只能期待下次再去时玩了。

  所以,乐爸说,像他和乐妈这样的父母,有着和别人不同的旅行哲学,那就是,随着米乐的长大,慢慢学着感受不同的旅程,只要上路,一定会有无限的风景。


钱江晚报 新教育 b0003 对孩子来说,旅行的意义 2015-08-21 钱江晚报2015-08-2100014;钱江晚报2015-08-2100012 2 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