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5版:今日下沙·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也要与时俱进
女排夺冠成了爱国主义最好的教例

江湾小学的这堂课,是一次对时政教育课改的实践和探索

  本报记者 阮飞霞

  中国女排11年后重夺世界杯冠军,直通里约事件,占据了体育新闻头条。这个与时政有关的新闻,昨天上午,被江湾小学校长沈兴明带进了四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上。

  为什么要上这样一堂课?沈校长说,学校致力于江湾小学“童年味道”课程改革发展之路,由他执教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内容也不完全按照书本进行,而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整合,通过贴近生活和融入时事,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

  江湾小学昨天上午四年级学生三四节课是《品德与社会》课,记者跟着四年级学生上了这堂课。

  沈校长身后的液晶屏上,显示着这节课的题目《郎平,郎平》。这次课,沈校长根据郎平2008年担任美国女排教练打败中国女排和这次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夺冠的两个故事,打算和学生讲一讲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根据备课情况,这个题目,要上两次课。昨天是第一次课,课堂对郎平的两个故事进行了介绍,并让学生根据网友提出的“体育不分国界”的观点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对不熟悉的时政事件有了认识,也对原本不愿关心的时政有了极大兴趣。课堂结尾,每个学生还要带回去两个问题继续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如何理解真正意义的爱国主义。“根据他们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下一节课,他们的思想碰撞会更激烈。”沈校长说。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时政教育的指导意见》,规定各地、学校要多形式推进中小学时政教育,把新鲜的时政教育内容及时深入地融合到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课程教学中去……江湾小学的这堂课,正是对此最好的实践和探索。

  本学期,沈校长执教高年级的品德课,从执教到课程研究,他认为品德课新模式,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就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新闻事件、社会热点、材料的分析,然后明晰是非,来建立价值判断。其中,思辨是学生认识事物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学生学会这个方法后,他们看事情就会思考事情背后的故事,然后做出一个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教育 q0005 《品德与社会》课也要与时俱进
女排夺冠成了爱国主义最好的教例
2015-09-08 4003802 2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