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秋虫的声音
9月8日,白露,天将转凉。
初秋时节,作家叶圣陶曾写下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不无感伤地谈及,自己所住的“铅色的水门汀地”,“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而此时“若是在鄙野的乡间,满耳朵是虫声了。”
如今,城市水泥森林中难觅秋虫的踪迹,微弱的虫鸣也早已被车水马龙淹没。蝈蝈、蛐蛐、马蛉、油葫芦、瓢虫、螳螂……面对秋虫远去,城市里有人怀念,他们拿着相机,来到田间乡野,走入树林草丛,用微镜头记录下这个我们很少察觉的微世界。
赵林镇,武义一家电脑店店主,一个自称“不专业”的摄影爱好者,习惯于一个人走进草丛、森林,观察昆虫的习性,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为了寻找昆虫羽化,他愿意花上40多个夜晚,漫长的寻觅与守候中,他目睹了“小”自然的神奇。
常有人问他,昆虫这么丑,有什么好拍的?
他的回答是:美与不美,在于我心中,生活离不开昆虫。久而久之,他发现了比拍照更广阔的天地:
独立于生活繁杂之外的净土,是心灵的归属,远离城市,远离喧嚣,行走自然之中,独守内心的安宁,用相机切换到另一个频率,观察小生灵,定格画面凝成色彩。
赵林镇说,在小小昆虫面前,自己看到的恰是人类的渺小。
今天,我们借用赵林镇的这组照片,向久居都市的你发出诚挚的邀请:“来,融入自然中,和我们一起且听虫呤!”
本报记者 俞跃
见习记者 郎擎宇/文
通讯员 赵林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