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4版:浙中城事·金华地理

文章导航

寻根问道黄大仙

2015黄大仙文化旅游节开幕
众多海外信徒来到金华山,听村民讲黄大仙的传说,体验养生之道

  10月8日上午,金华市罗店镇鹿田水库旁的黄大仙祖宫,传出一阵阵道乐,2015年金华山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在这里揭幕。

  300多位来自台湾、香港等地的黄大仙信众,肩披黄色绶带,怀着虔诚的心情,步行至祭坛,共同祭祀和祈福。因为一个共同的信仰,金华山与港澳台以及海外众多华人有了密切的联系。

  上世纪80年代

  香港信众来金华寻根

  黄大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史料多有记载。黄大仙也叫赤松仙子,名初平,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于金华兰溪,自幼放羊,15岁时被仙师引入金华山石洞修炼,累功四十年,修得“叱石成羊”法术。后又与兄修炼至500岁,得道成仙。他行遍天下,匡世济民,成为除妖祛邪、惩恶扬善的英雄。

  黄大仙足迹遍布金华山,留下许多遗迹,如金华观挖出许多石羊、赤松炼丹山里的炼丹井、炼丹炉、祖宫东面的棋盘石、金华观前面的白望峰、朝真洞、仙瀑洞、盘前村的撞仙石等,金华山的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仿佛都凝聚了美丽传说。

  在黄大仙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吕洪新看来,黄大仙传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敬奉黄大仙的历史,始于香港。上世纪20年代,香港专门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慈善团体,称为啬色园,为香港黄大仙祠的管理机构。啬色园以“普济劝善”为宗旨,自60年代起,在香港大力发展公益服务,包括教育、安老及医疗等。

  上世纪80年代,香港也开始了寻根之旅,从那时起,黄大仙才“回了家”,众多粤、港甚至海外信徒前来金华朝圣。

  “这其实是一种精神寄托,华人到了国外就是异乡人,黄大仙正好使他们找到了信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世界上只要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几乎都有黄大仙祠或黄大仙庙。”吕洪新说。

  如今香港黄大仙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在香港人眼中,黄大仙的人气指数比关公观音还要高。

  如今黄大仙祖宫

  成为许多人休闲养生场所

  在古代,民间在金华山建庙筑观祀奉黄大仙蔚然威风,只可惜,老的赤松宫在清咸丰时就已毁坏,各方推测,赤松宫旧址在上世纪50年代修山口冯水库时,已淹没在水底,老庙的遗物只剩下一口破旧古钟。

  如今鹿田水库旁的黄大仙祖宫,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倚山望湖,风景秀丽。一边是朝真洞,一边是仙瀑洞,正是传说中黄大仙修道之处。

  钱江晚报记者探访祖宫时,雨霁初晴,整座道观淹没在一片云山雾海中,若隐若现,好似仙境。

  整个祖宫规模十分庞大,据吕洪新介绍,这是目前江南最大的道观。宫殿建筑群占地1.8公顷,进深716米,七进阶祖庭由19处宫楼、阁、台组成。

  三清殿与灵宫殿之间有一个圆形祭坛,直径18米,中间一个八卦图,当你站在阴阳界处自说,或者两人分别站在阴阳鱼眼处对话,都有强烈的回音和鸣。记者好奇地尝试,发现效果堪比北京天坛回音壁。

  道家注重修身养性,如今黄大仙祖宫不仅是信众问道祈福之地,还成了不少现代人休闲养生场所。道长们开设了一些养身班,道教修行体验课,经常邀请各地名士来讲座,教人如何放松心身,保养身体。

  黄大仙文化

  有一支特殊的传承队伍

  2008年“黄大仙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记者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获悉,目前金华正与广东、香港、泰国等海内外黄大仙机构联系,打算共同推进黄大仙文化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大仙的香火,是以浙江金华山祖庭,先南延到广东,然后移灵香港,再传至海外的。”为此,研究会远赴香港、广东、泰国等地考察,与当地黄大仙宫观、社团进行交流,将多年来关于黄大仙文化的史料、资料汇集成册,编撰了《中华黄大仙文化》一书,该书将于近日出版发行。

  为保证黄大仙文化薪火相传,研究会打造了一支60多人组成的特殊的传承人队伍:从金华山边上的村落里,寻找会讲述黄大仙传说的村民,以婺剧、道情、金华山歌、快板等形式弘扬黄大仙文化。

  “一个故事,除了用文字表达,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希望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让更多人知道黄大仙传说,黄大仙的精神内涵——普济广施,劝人以善。”

  吕洪新说,今年国庆节,他们就在双龙洞口给游客们表演了这些节目,吸引了不少人,效果挺不错。

  本报记者 朱浙萍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金华地理 j0004 寻根问道黄大仙 2015-10-13 4036792 2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