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z0004版:嘉兴生活

拥 有

  父亲平时比较节俭,对物质没有太多的需求,我们兄妹几个给他买的东西,他都舍不得用,原封不动的保存着,有的甚至连包装都没有启封。父亲去世后,我们开始整理他的东西,发现有很多东西还是上个世纪的,比如:六十年代的人造革拎袋,灰色的,上面的印花是白色的飞机。七十年代的毕叽呢中山装,衣服是全新的,领子上的白色标签已经发黄了。八十年代的银枪大衣,也是全新的。九十年代海宁皮革城的东西,从皮大衣到皮带,基本上都有。新世纪以后的东西就更多了,光全新的羊毛衫和内衣,就有十来套。面对一房间的东西,我们都傻掉了,他为什么不穿呢?对于父亲的生活态度,母亲自然是习惯了,她没有一丝的感叹,只是对我们说:小区门口有个捐赠点,把那些没穿过的衣物理一理,捐赠掉算了。然而,现在的捐赠,要求也很高,上个世纪的东西,即便是捐赠,也是没有人要了。于是妹妹又叹息:爸爸这样的节省,现在反而成了浪费了。

  晚上守夜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拥有与消费应该是有区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比消费的层面要高。虽然也有精神消费的说法,但它基本上还是物质的,而拥有却是精神的,即便是对物质的拥有,也已经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事实上,父亲遗留下来的东西,他已经拥有过了,而且这些东西在他拥有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幸福、快乐和来自儿女们对他孝顺的欣慰。在今天,当它们成为父亲的遗物时,我们又看到了父亲的节俭和对儿女孝心的珍爱。可以想象,在大多数没有儿女陪伴的日子里,父亲也许会打开衣橱,摸索着这些东西,回忆起老大老二老三小时候的情景。这时候,物质只是一个载体,真正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是通过这些载体传递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旦消费了,可能也是一种缺憾。

  古时候人们对物质的拥有,有一句俗语,叫做“穿破是我衣,亡了是我妻”。也就是说,衣服要到穿破了,才是自己的衣服,老婆呢,要到死了,才是自己的老婆。这种落后的观念,放到今天来看,是非常可笑的。但在古时兵荒马乱的年代,有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今天穿在你身上的衣服,说不定明天就被人家抢走了。就是妻子,也很难保证永远是自己的。楚汉时期,魏豹的老婆,后来就成了刘邦的夫人,当年的魏王,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亭长会成为一代汉王,并霸占了自己的老婆?这种历史上的教训,就成了后来者的后顾之忧,也让许多人对于人生,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程,而结果则是死亡。从这一点看,父亲是幸福的,即使他留下再多的遗物,也不会留下遗憾。从表面上看,那些遗物似乎没有被使用,但是,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曾经拥有的东西,在情感上,在精神上,已经被使用了无数次,而且在今天,它们依然拨动着我们的情感。

  人生最大的拥有,莫过于大自然。人来自于大自然,想拥有大自然也是人的天性。最简单而直接的办法,是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也就是出门旅游,走遍世界,哪怕是躺在沙滩上晒个日光浴,也算是拥有了大自然。但帝王们是不会这么想的,他们非要大动干戈,打下江山,独揽乾坤,才算拥有了大自然。更有趣的是,从西晋开始,就有一些达官贵人,虽有独揽乾坤的野心,却没有大动干戈的胆识。于是将山水搬入私家园林,配之亭阁,自以为拥有了江山,也其乐无穷。然而,清寒的文人却毫无办法,虽然也胸怀大好河山,却无财力去拥有这些,只能靠赋诗作画来满足自己。一直到了唐代以后,纠结的文人终于有了办法,他们将“江山”从园林中再次缩小,配以苍老而矮小的树木,制成盆景。再从大自然中捕捉虫鸟,驯养在笼中,让它们在窗前或者屋檐下鸣唱。这样,穷酸文人也算在微不足道的陋室里,实现了他们拥有大自然的梦想。

  其实,说穿了,人还是活在感觉里的。搞收藏的人一定更加明白,他们在拥有破旧的瓶瓶罐罐的同时,也拥有了与古人交流的感觉。为什么人们对古玉会情有独钟,我想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得到了一块唐代的古玉,你肯定会猜想它原先的主人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是一个美女?当你在一个雨天的午后,坐在窗前喝茶,再次把玩这块古玉时,唐代美女就会在你的感觉里复活。这样一个安静、美好而又充满想象的午后,别人就是有再多的钱财也无法拥有。

  朱 樵/文

  拥 有


钱江晚报 嘉兴生活 z0004 拥 有 2015-10-16 钱江晚报2015-10-1600010;钱江晚报2015-10-1600009 2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