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i0007版:富阳生活

这个老人不简单
他家八代制作一流的元书纸

寻访竹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李法儿

  富阳是名画《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富阳纸素享盛名,距今已有1900年历史,是“谢公笺”创制人谢景初的故乡,也是全国闻名的“土纸之乡”。《浙江纸工业》记载:“说纸,必说富阳纸”,“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时,“富春谢廷纸”已成为朝廷的“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用纸,至清代已旺销京津沪杭,当年曾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

  目前在富阳,有两位竹纸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一位是杭州富春江宣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庄富泉,一位是新三元书纸品厂负责人李法儿。近日,笔者来到湖源乡新三村冠形塔自然村元书纸造纸基地,走访到了李法儿老先生。

  水好、竹浆好才出产顶级的元书纸

  相传宋朝的吏部大臣谢富春,一次用富阳的赤亭纸(元书纸的前称),写奏章,皇帝见奏章字迹清楚,纸质洁白,手叩有音,闻有清香,便召谢询问。当他得知此乃是富阳用竹浆制造的,纸质优于当时朝廷通用的“棉藤纸”,落笔粗细自如,书写畅如游龙,当即指定为贡纸,着人按规格要求生产。又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改称“元书纸”。后人为了纪念谢富春,又叫此纸为“谢公笺”。富阳元书纸从此扬名天下。

  如果说富阳是中国的竹纸之乡,那么富阳区湖源乡新三村冠形塔自然村,就是富阳传统竹纸制作工艺的源头。而在冠塔村,李法儿家的造纸作坊被村里人公认是最古老,规模也是最大的一家竹纸作坊。

  李法儿,今年66岁,他家世代以做顶级手工竹纸“元书纸”为业,传承到他这里已是第八代了。憨厚朴实的李师傅对笔者说:“我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爸爸和我爷爷,爸爸都做纸,并以制作鼎级的手工竹纸‘元书纸’为荣。”

  “我从爷爷和爸爸手里学会做纸,上世纪60年代,我才18岁,当时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乡政府工作了六七年,在乡政府一直推销我们本地的元书纸。当时元书纸还并不像现在那么好卖,但是这是我们当地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手艺。因为我懂纸,所以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收集元书纸,并做好推销本地元书纸的工作。”李师傅说。上世纪80年代,李法儿调入县供销社当部门经理,专销元书纸。

  元书纸是纸中的珍品,其色淡黄或洁白,其质柔韧,闻之有竹子清香,久藏不蛀、不变色。北宋真宗时期,富阳纸就被选作“御用文书纸”、科举考试用纸。古时候十件元书纸相当于5万张,每张尺寸为41cm×45cm。一直有“十件元书纸考进士”之说,即指古时士子读书之勤奋。

  据考证,在宋朝时期,整个富阳山岭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造纸作坊,那为什么湖源出产的竹纸特别出名呢?李师傅回答笔者:“做纸关键要有好的水,还需要好的毛竹原料,而且做元书纸的毛竹一定要当年生的嫩毛竹,在竹子还没开叉之前就要砍下来。因为竹子一旦老了纤维就会变硬,做出来的纸柔韧性就不够好。”

  钻研十年,克服技术难关

  李法儿的先祖曾于明朝嘉靖年间创造“裕”字品牌,并续用至上世纪50年代,后入公社归集体所有。1993年,李法儿创办了新三元书纸品厂。“到现在算下来,我已经做了30多年元书纸了,很多人说做纸没什么花头,我觉得应该有新的东西出来,规格和做工上都要改进。”李法儿说。

  纯竹料做的元书纸一直以来都没有大张规格的成品元书纸,为了制造大规格元书纸,李法儿请教老前辈、请教美院教授,嫁接现代工艺,改进传统工艺。经过了十年的研究,终于攻克了因为竹纤维短,不能生产大尺寸元书纸这一难题,把元书纸做成了能满足书画家需求的各种尺寸元书纸。“我这里现在有八尺、六尺的整张纸,虽然一路走下来,失败了很多次,也吃了不少亏,但是我就是要把纸做好。”李师傅目光坚定地说。

  为了让自古以来淡黄色的成品元书纸改进成为白色,李法儿继续日以继夜的研究,2005年,白色的竹纸诞生了,并出口日本、韩国。同年,进入国家非遗名录的富阳“竹纸制作技艺”项目,所有原始资料采集在缘竹坊完成。李法儿也在2007年和2012年,分别被授予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造工艺)传承人。

  “现在的元书纸以当年生嫩竹浆为原料,参了老竹浆就不行,光是从竹浆到腌料就需要经过八个环节。竹子从山上砍下来,不能过夜,不能暴晒,要马上腌制,在水里腌泡一周以后还要经常去测量温度。过了一周就要马上断料,然后到石灰水里浆料,浆料以后竹子的性质就基本稳定了。这其中一点都马虎不得。”李师傅一谈到做纸马上进入状态,向笔者娓娓道来。

  “现在,我们做的纸用来写小楷,画工笔画,抄经书是最好的。因为都是嫩竹浆,还必须纯手工制作,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这其中一点都不能偷工减料才能做出一张好的元书纸。但是我觉得无论成本多高,只要把纸做好,总有一批顾客是需要的。”李师傅说。

  现在李师傅厂里做的元书纸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以及北京的客户,一刀元书纸,(一刀100张)出厂价在600元左右。全国各地总会有慕名而来的书画家和客户会来李师傅这里采购顶级元书纸。“目前元书纸已经在国内的印刷、书法、绘画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改变了此前安徽宣纸一门独大的局面。”李法儿说。

  千年“元书纸”,这家的传承不会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的辉煌局面已不复存在,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元书纸和许多古老的民间工艺一样,正在遭遇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正如李师傅说的,“现在,客户大都是慕名而来,像北京几所大学,清华大学等都会来采购,但是因为做纸实在太辛苦了,利益也不大,年轻人大都不喜欢做纸,传承上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目前,我儿子会做纸,孙子还在读中学,我也时常跟孙子说,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希望他学业有成以后还能把这个事业传承下去,虽然利益不大,毕竟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应该在自己的手里断掉,否则对不起先人,元书纸不仅是我个人的事,还是富阳的根啊。”

  而今,令他欣慰的是,儿媳妇潘小英和外甥章群标接过他的衣钵。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缘竹坊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潘小英任董事长,章群标任总经理,李法儿则是名副其实的技术总监。

  2011年,缘竹坊在《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隐居的富阳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成立黄公望书画艺术创作基地,广邀南北各地画家用元书纸创作,悉心听取画家们对元书纸的要求和建议,不断改良制作元书纸的工艺。同年,国家一级美术师牛金刚入住黄公望村,并用元书纸创作了百余幅作品。吸引他来到富阳的原因,是来探寻具有千年历史渊源的元书纸。

  “目前,扩建基地的方案已经送到了文化部,不过在土地和资金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很希望政府能继续给予支持。”现在李师傅很希望在已有的冠形塔村新三元书纸品厂的场地上进行扩大改建,能改建成古色古香集生产、旅游和体验一条龙的非遗保护基地。


钱江晚报 富阳生活 i0007 这个老人不简单
他家八代制作一流的元书纸
2015-11-20 4073294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