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m0002版:桐庐生活

茆坪村:一幅神清骨秀的水墨画

  茆坪村,属桐庐县富春江镇,自宋元之际建村,至今已900余年,三面环山,一条卵石铺筑的古道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也是古时桐庐通往浦江、义乌等地的一条商贸之道。茆坪群山逶迤,满目青翠;村落民居,粉墙黛瓦;绕村溪流,青碧如玉,小桥流水枕人家,宛如一幅神清骨秀的水墨画卷的魅力。

茆坪村,古朴美丽,岁月静好

  900年前的茆坪,始有人居。宋元间芦茨胡姓迁此后,繁衍成大族,遂雅化成今名。古时,深居大山的村民靠山吃山,烧炭、卖炭为业,经炭致富。后修马岭古道,成为过往旅客的必经之路。村中有灵古寺、百步街、仁寿桥、黄连古树群、村口隘道、胡氏宗祠、东山书院、万福桥等古迹。历经数代村民不懈创业,明末清初的茆坪已是浙西地区兴旺的村落之一。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户外远足探古的人们,他们走进自然,享受原汁原味的户外生活,探究这里曾经的繁华。

  在青山碧水之间,用自己的脚步叩响古村落,找寻古村寄存的珍贵历史记忆,触摸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体验对远去历史的景仰和缅怀。在他们眼中,这才是古村最吸引他们的,也是古村最美的所在。

风雨仁寿桥,村落文化的历史符号

  仁寿桥是马岭古道上的桥梁之一,是茆坪村西侧入口的标志。由于资金拮据,最初的仁寿桥用造价低廉的大树作梁、木板作面。就是这样一座木质便桥居然走了元、明、清三代。直到1922年,茆坪村绅士仇芾伯,别号“长寿先生”,见木桥易损,便独自筹集资金,改木桥为永久性的石桥。桥名“仁寿”,出《论语 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曙色当窗梦不成,皮衣策仗小桥行。禅房未见双扉启,但听钟声杂水声。”《仁寿桥听钟》说尽了这仁寿桥的美景。

  仁寿桥不仅为村人和过路客商提供了行路之便,更寄寓了建桥人的期望和祝福。今天,保留完好的仁寿桥不仅依然忠于职守,而且成为了村落一个文化符号,历史见证。

马岭村古道,昔日物资交流的必经之路

  曾经,进出茆坪崎岖的山路危险重重,让多少行人谈虎色变。元朝至正六年(1346),茆坪乐善好施的富商胡仲仁不忍村民受山路磨难,独自出资修建马岭古道。马岭古道经芦茨、五云岭、蟹坑口、百步街、邵家、茆坪、石舍、巽岭、枫岭、西坑口、毛洲、梓洲、马岭等,以芦茨溪中卵石为材,建道时遇山凿五岭,遇水筑五桥,村人众志成城,历时五年建成。

  马岭古道不仅方便了人们的行走,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推动了物资的交流。茆坪这个深藏大山深处的村落,因此成为马岭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

胡氏宗祠,如今是村民娱乐的重要场所

  胡氏宗祠位于古树参天的村口,坐北朝南,西与五朝门相连,总面积逾1800平方米。宗祠灰墙黑瓦,建筑形状呈长方形,上中下三进。第一进已用作老年活动室,墙上挂满了“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的现代书法条幅,但高处仍挂着茆坪精神象征的匾额——振德堂,表述着以德处世的愿望。中进高悬清朝皇帝钦赐的“平寇”有功的圣旨仿件(原件毁于文革),后人可以从风貌逼肖的模拟件中了解到封建朝代的圣旨文化。第三进已改为戏台,作为茆坪人享受各种文娱演出的精神乐园。

  历经岁月的洗礼,尤其是多次维修改造,宗祠与初建原貌确有很大差异,但清代建筑风格仍部分保留下来,最可惜宗祠门前画有狮子图的照壁荡然无存。1990年,叶浅予先生来茆坪写生,就曾以小时游茆坪被照壁上的狮子吓了一跳,并领悟到狮子的吓人就在于眼睛传神的故事来教导他的学生。

文安居,

誉称“江南第一农居”

  “雾绕烟笼千载垂,兴亡旧事已迷离。”1922年,胡儒艺建文安楼。历时3年,花费三万多银元,建成文安楼占地52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向略窄。粉墙黛瓦,风火山墙。五开间两厢进,前厅后堂。

  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和西方科技。房屋的梁柱门窗等均为晚清时期的徽派风格,梁枋、牛腿、花窗等雕刻精巧细致,花鸟虫鱼、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房屋采光和排水系统的设计非常科学,使得文安楼居住的舒适度大大增加。

  文安楼大门以条石门框为中心,通过贴塑等手法构筑得既像城楼又似牌坊,构思巧妙,风格别致。楼房的东南方向,从二楼开墙伸出一个“望月台”,可一览山村安逸秀美的自然之境。1926年前后,康有为游此楼,誉称“江南第一农居”。

  由于楼房建筑气势豪华,功能俱全,环境优美;楼主胡儒艺热情好客,文安楼成了许多名人大师,外来宾客的钟情之处。抗战时期,国民党省政府高官曾在此多有留宿;解放前夕这里曾作为金萧支队江东联络站。1960年代,中央及省市领导多次来芦茨考察,均在此休息用餐。著名导演谢晋对文安楼更是情有独钟,接连在此拍摄了《珍珠衫》、《无国界战争》、《周恩来》等影片。

女子板龙,

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纪念

  起若龙腾凌霄,落如蛟舞沧海。盘是虬观三世,行比螭游天下。

  南宋绍兴二年,胡国瑞被追封为胡氏文安郡开国公。茆坪村民为缅怀先祖业绩,便用舞龙灯等活动形式,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纪念。

  每年的正月元宵节,村里都会举办年龙庆典,一则纪念祖宗的荣耀,二则庆贺国泰民安。当年为缅怀先祖晋升封爵的舞龙庆典如今已成为茆坪乡村文化里的一朵奇葩。整整78节的板龙每节上都装饰着一幅故事的花灯:鱼虫鸟兽、十二生肖、亭台楼阁、历史人物……160人组成的龙灯队全为女子。柔美与刚健,柔韧与力量,在女子板龙的回旋、舞动中尽得展示。

  (据桐庐县党史研究室提供资料整理)


钱江晚报 桐庐生活 m0002 茆坪村:一幅神清骨秀的水墨画 2015-11-20 钱江晚报2015-11-2000009;4074567;钱江晚报2015-11-2000012;钱江晚报2015-11-2000013;钱江晚报2015-11-2000014;钱江晚报2015-11-2000010;钱江晚报2015-11-2000011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