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l0003版:临安生活

中药园里的青春,病中体会出的生意经

90后姑娘与中药的一场邂逅

  90后,一个被很多人诟病为溺爱的一代,或是失去目标的一代,而现实是他们的确有所迷茫,有所不足,但90后在社会生产及发展中逐渐成为主力军,他们中有很多人怀揣着梦想,努力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场重病

  让她“卸甲归田”

  她叫陈惠,是个90后,曾经的她是父母眼中少不更事的小女儿,而她曾经是於潜一个农村年轻的村官,在清凉峰镇种起了中草药,“或许我不是纯粹为了赚钱,而是希望有这一份恬淡的心境吧。”陈惠说。对于很多处在创业阶段的年轻人来说,陈惠没有迷茫,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她说:“自己并不想当‘现代陶渊明’,为抛离尘杂、躬耕自资,到最后还是穷困潦倒。俯身躬耕,不仅让她奇迹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让她内心滋生出一个自然纯美的农耕之梦。”

  来到陈惠的种植园。笔者见到的是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身形瘦削,裤脚沾满了泥巴。

  时光回溯。1990年10月,陈惠出生于临安於潜的一个农民家庭。2005年,不满16岁的陈惠便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并上了该校“最牛”的专业之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大学毕业,陈惠回临安参加了当年的社区、街道及事业单位的招考考试,她就被录取了,并到了於潜当地的一个农村就任村官。在当村官的一年时间里,她付出了很多,小到登记农村户口人数,大到村委改组选举,她都要参与,完全没有规律地休息。

  业务熟练的同时,陈惠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对劲了。从2008年开始,上学期间她开始频繁地拉肚子,整个人的精神也非常差。医院诊断,陈惠患上了溃疡性直肠炎。药吃了不少,身体依然每况愈下,体重从120多斤骤降至80多斤,到后来,她连走一站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绝望中的陈惠将目光转向了中医,开始改变饮食,加强调理,身体也有所好转。然而,那份繁忙的工作,却容不得她慢下来“休养生息”。

  在此期间,陈惠却对医药病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经常研究自己的药方,还时不时地查询种植这些药材的气候条件等知识。再加上陈惠结识到的一批种植中药的人群,他们清新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一心期望徜徉在菁菁农庄里的陈惠新奇而兴奋,她似乎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了。

  2011年初,在家人和朋友极度困惑的眼神中,陈惠毅然辞职,只身一人来到昌化清凉峰镇作考察。

  自办中药园

  与大地的对话

  陈惠准备种植中草药,但她定下了一个规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这个想法与当初那场险些要命的“职业病”相关,它让陈惠停下来“思考人生”。她看过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书中说,自然未受污染的水,也是有情绪的。你微笑着给它一句赞美的话,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可以看到水会呈现出美丽的图样。陈惠说:“尊重自然,赞美自然,自然便会给予人正向的回报。农耕,说到底,是人们与大地和自然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人们要拿出足够的诚意。

  “父母怎么也不相信不用农药化肥也行,我就一直问他们解放前的庄稼是怎么种的,那个时候不也一样没有农药化肥?后来,邻村的四爷爷支持我的想法,让我在他家的田地做试验。2012年秋天,总共三亩半的土地,出产了三百多斤芍药根和一百多斤蓖麻,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蓖麻又大又圆,品质看起来不错!”这次试验的成功,让陈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在临安,由于陈惠还没有能力承包大面积的土地,陈惠就一点一点地问周边的村民们租地,有了一点积蓄就租一块土地。就这样,陈惠终于开始了坐拥20余亩良田的“农耕”生活。这种生活,却全然没有1600年前五柳先生描述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浪漫。一场实现了规模化却远离“现代化”的农耕模式,就像一次豪赌,前路难测。

  “芍药可以卖到上海,芦荟小盆可以卖到化妆品公司,也可做观赏盆景卖……”陈惠扳着指头介绍。在种子的选择上,她也全部采用民间原种,而没有选用产量更高、抗病能力更强的杂交品种。“我是理工科出身,我信奉科学,也毫不否认农药、化肥以及杂交品种的巨大作用,我就想看看,最传统的种植方式是不是真的没有存在价值。它虽然不能从产量上满足人口的巨大需求,但至少能给我们一部分人带来自然的感受,还有人们对药材越来越珍贵的信赖与虔诚。同时我不认为自己做的是药材生意,而是一种休闲保健的自然常态的重要理念”陈惠说。

  执著,是有巨大成本的。在陈惠的地黄菊地里,笔者看到茂密的野草已经盖过了地黄菊,一群中年妇女正顶着大雨割草。“一亩地打除草剂的成本只需要30元,而请人割草,300元都打不住。现在出100元一天的工钱,都难请到人了。”陈惠说,脸上闪过一丝无可奈何的焦虑。

  尽管如此,陈惠觉得,老天还是很眷顾自己。去年是20亩地全面收获的第一年,风调雨顺,全都顺利收获,产量也让她基本满意,“总体可以打75分”。不管发生什么意外,但在她坚持不打农药的情况下,居然“死挺”了过来。

  坚持不懈

  立足农业的自然发展

  “Life will find a way!(生命皆有道!)”在与大地的对话中,这句《侏罗纪公园》中的经典对白,一直挂在陈惠嘴边。在挥汗如雨的间隙,她对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也有着自己的解读。

  沿着田埂一直行走,笔者发现,只有陈惠的药材园里,生态群落格外精彩,数十只白鹭来往走动,田埂边的草丛中,还不时飞出色彩斑斓的野鸡。

  这是怎么回事?陈惠笑道:“这很好解释,我的田里没有农药和化肥,草多,虫子也多,鸟儿在这既有食物,又不怕中毒,自然就赖在我田里不走了。”

  陈惠说,她目前走的还是低价路线,使中药园仍处于不赚不亏的状态。“价格太低,首先是我无利可图,还会导致一些人怀疑药材的质量。”她说,下一步她将根据市场行情,小幅提高价格,“我不能只活在理想当中。如果我不能维持正常经营,那我这种低价的供给,充其量只是一种廉价的布施,最后只会给将来有志于从事生态农业的人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徐文波


钱江晚报 临安生活 l0003 90后姑娘与中药的一场邂逅 2015-11-20 4075747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