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20版:中国新闻·时事

胡耀邦的传奇人生

  12岁认识毛泽东,35岁任“省委书记”, 从一个农家孩子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人生充满传奇,也闪耀着一个共产党人把自己献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精神和理想的光辉。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时文乡(现为文家市镇中和乡)苍坊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参加了革命。1927年,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那一年胡耀邦12岁。9月20日清晨,胡耀邦和同学们看到操场上聚集了很多当兵的。他看到一个穿着白色土布褂子的高个子走到队伍前高声讲话,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毛泽东。那天他目睹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秋收起义。

  1930年5月,胡耀邦回乡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从此告别学校,开始了自己作为职业革命家的一生。

  1950年2月成都解放后,胡耀邦前往南充担任川北区(当时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这一年,胡耀邦35岁,可以说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52年夏天,胡耀邦奉调进京,到团中央工作。在这以后的14年,胡耀邦一直负责共青团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1962年11月10日胡耀邦带职下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1964年11月,调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第三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1966年“文革”开始后,胡耀邦是最早被拉出来示众、批斗的中央委员,也是被大规模围攻并直接遭受肉体摧残的领导干部之一。

  1975年7月,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邓小平提出要“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领导”。一个月后,胡耀邦“出山”,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

  1977年,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刚一上任,他就一心想要纠正“文革”中被“四人帮”颠倒的是非和扭曲的思想。平反的过程阻力重重,但胡耀邦从不退缩。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建国以来的冤案、假案、错案,不管是哪级组织,哪一个领导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

  除了平反冤假错案,胡耀邦还十分重视纠正在“文革”中被扭曲的理论和思想。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全国震动。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这篇文章审阅把关的,正是胡耀邦。文章发表的前几天,胡耀邦最后一次仔细审阅了文章,在提出两点修改意见后说:“我认为可以了。”这篇载入史册的文章就此诞生。

  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这样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980年2月,胡耀邦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按照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不再设中央委员会主席这一职务)。在任期间,年届古稀的胡耀邦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献给了工作。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与世长辞,走完他73岁的革命生涯。

  据环球人物


钱江晚报 中国新闻·时事 a0020 胡耀邦的传奇人生 2015-11-20 4077736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