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温暖生活
安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志愿者队伍也在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
截至目前,余杭区已有登记备案的各类专业志愿服务组织36家,社区志愿队伍200余支,注册志愿者12.6万人,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力量。这些志愿者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服务广大群众。
在余杭区志愿者团队队伍中,有这么一支队伍“术业有专攻,服务有所长”,在志愿服务专业化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牌子也越来越亮,这就是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今年11月,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荣获“牵手历史——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优秀团队殊荣。上周末,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举办了第五届年会,表彰这一年来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颁发了“最佳执着奖”、“最佳精神奖”、“荣誉馆员”等多个奖项,有160余位志愿者参与年会。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这些志愿者投入其中的初衷是什么?在服务工作中有哪些收获?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到了其中的几位志愿者代表,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
钱琴盛
钱阿姨是很多年轻志愿者都十分尊敬的一位老人,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现年近七旬。因膝盖有关节炎,所以常常肿胀疼痛,但她却依然要在志愿者服务的岗位上坚持。她的爱人也十分支持,每次钱阿姨有服务工作时,钱阿姨的爱人都会骑着电瓶车来回接送。有些热心的志愿者会善意的提醒她,如果身体不好可以请假休息,但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尽管我的腿不方便,但在做这样的一份服务工作让我感觉到很开心,我们这个团体特别温暖。”
汤佳婧
她是今年“最佳执着奖”的获得者,当笔者问起这个奖项的含义时,汤佳婧腼腆的笑了,不好意思地说:“我每个月都要坐高铁从金华赶来,定期参加志愿者服务,路上大概要花费6个多小时的时间。”既然这么远,为什么还要这么执着的坚持下去?她说:“我很喜欢良渚的文化,爱好考古,上大学时就希望能进入考古专业学习。来到这边当志愿者,我的确收获了不少相关知识,比如在正式成为讲解员志愿者之前,会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我可以全面的了解到良渚文化;遗址踏访活动的举办,让我亲身体验到遗址的实地考察,这些机会都是平时很难得到的。”
陈中柱
在各个志愿者上台接受表彰时,他却在台下不停的按着快门,记录着美好的点滴瞬间。陈中柱不是一个普通的摄影师,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的第一任社长。曾经在教师岗位上时,他就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志愿者活动,退休后,他自己身体力行加入到了志愿者的团队当中。“从1973年到良渚从教,我在这里已经有40多年的光景。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想把家乡的文化传播给大家,用自己对良渚的热爱,感染大家。”
王雪松
工作不分新旧,爱心不分轻重,王雪松做为新上任的第三任社长,也是一名资深的志愿者。他说:“每年的中旬我们都会去周边的院校和社区,招募新的志愿者。每一位志愿者在报名后,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才可以上岗,成为正式的志愿者。”良渚博物院志愿者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在不断增强。
今年12月初,余杭区召开了2015年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扩大)会议。在这次大会上,团市委副书记马利阳高度肯定了我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并表示今后志愿服务工作要围绕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下功夫,并且就紧密围绕“G20”峰会,开展好“七大志愿服务行动”:志愿平安行动、志愿文明行动、志愿关爱行动、志愿旅游行动、志愿赛会行动、志愿清洁行动、志愿互助行动。
“志愿者”这三个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只有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的懂得。每一份爱的付出,收获的却是内心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