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z0004版:嘉兴

蚕 豆

  蚕  豆

  有一年新蚕豆上市,二舅公来我家,见我和表姐蹲在门口剥蚕豆,就问:蚕豆最早叫什么?我们当然不知道。二舅公喜欢看点老书,更喜欢在生活中把他知道的知识传授给我们。二舅公说蚕豆最早叫胡豆,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进到了中原,所以叫胡豆。古代称西域人为胡人,他们种的豆自然叫胡豆。可我们为什么会叫蚕豆呢?他也不知道,估计他还没有看过《本草纲目》这本老书,否则他肯定会说:“豆荚状如老蚕,故名。”时隔二十多年,我读到了汪曾祺的随笔《食豆饮水斋闲笔》,他在《蚕豆》一章中写道:“我小时候吃蚕豆,就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叫蚕豆?到了很大岁数,才明白过来,因为这是养蚕的时候吃的豆。我家乡附近没有养蚕的,所以联想不起来。”原来汪曾祺年轻的时候也不知道,后来大概是看了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才明白“蚕时始熟,故名”。至于二舅公说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进到了中原,恐怕还值得商榷,因为从47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蚕豆。也就是说,比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早两千多年,嘉兴和湖州一带,已经有蚕豆了。考古的新发现,往往会让一些老书的记载出现错误。

  蚕豆在可食用的植物中,比较特殊,它既实在又复杂。写这篇文章前,我想了想,蚕豆到底有多少种吃法?爆、炒、烩、炸、蒸、煮、炖,居然都可以。除此以外,过去还有两种吃法,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一种是农村小孩的零食,嫩蚕豆生吃,都是在割草时顺手从地里摘的。因为嫩蚕豆生吃容易中毒,诱发“蚕豆病”,现在是绝对不提倡了。另一种是放汤,将老而未干的蚕豆剥成豆瓣,加上咸菜,可以放一大锅汤,味鲜且排汗。过去一到夏天,嘉兴有几家大厂的食堂里,基本上天天都有咸菜豆瓣汤,作为一种福利免费提供。再就是蚕豆的一生,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可以食用。刚发芽时,吃发芽豆,晒干,干炒或像爆炒米一样爆一下,用以下酒,也可当零食。有些人家在发芽豆里放些霉干菜,加菜油,在饭锅上蒸一下,作为小菜。到发芽豆长成了蚕豆苗,“二月采,香油炒,下盐、酱煮,略加姜葱”,清代有名医还把它当成一道养生菜。到了立夏,新蚕豆就“大有作为”了。当作菜吃,各种烧法都可以,通常以火腿丁或虾仁炒新蚕豆为上品,清代美食家袁枚却觉得炒芥菜味道更好。除此以外,立夏期间,江浙沪一带还时兴吃咸肉蚕豆饭,最好是在灶头上烧,起了锅焦,饭就更香。按照过去的说法,吃了蚕豆饭,夏天就到了。小小的新蚕豆,也算是给江南的春天,画上了一个绿色的句号。

  从夏天开始,蚕豆就成了真正的零食。大人小孩都爱吃,炒蚕豆、五香豆、兰花豆,还有油氽豆瓣等,一直可以吃到来年春天。过去的影剧院门口,有专门卖五香豆的,五分钱一包。那个时候,一部黑白电影、一包五香豆,可以让一对恋人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五香豆最有名的出自绍兴,这跟鲁迅的作品有点关系,但实在难吃,太咸。鲁迅先生的杂文也太“咸”,没有一点甜味,大约也跟五香豆有点关系。最好吃的五香豆,是上海老城隍庙的,带点甜,奶油香,而且豆又特别大,连颜色也是黄黄的,看上去很奶油。旧时嘉兴的孩子对上海的向往,基本上停留在老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上。

  说了那么多,竟然忘记了蚕豆花,那真是非常的好看。清代文人画家汪士慎有首诗写得很好:“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芳芬;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在春天的田头地边,它们就像一只只安静的小蝴蝶,让人感到一种恬淡的美。

  朱 樵/文


钱江晚报 嘉兴 z0004 蚕 豆 2016-01-15 钱江晚报2016-01-1500010;钱江晚报2016-01-1500011 2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