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8版:浙中城事·镜像

回溪公园有支露天乐队,队员平均年龄65岁,因为热爱音乐集结
两年来,每周两次聚会,风雨无阻。队员希望有个场所能遮挡风雨

冬日里的“映山红”,爱唱歌

  在市区回溪公园,有这样一群再普通不过的大伯大妈,每周三、周日下午,他们会准时相聚,有人吹笛,有人拉二胡,有人弹琵琶……两年来风雨无阻。

  他们自称乐队,成员有3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金华本地人,也有人来自河北、宁夏。两年前,几个音乐爱好者自发集结,后来趣味相投的人越来越多。乐器是自己的,器材是凑钱买的。时间一到,大家会带着各自的乐器,或步行,或骑着电瓶车,如约而至。

  乐队有个名字,叫“映山红”,听着喜庆,还很有活力,但其实,这是支平均年龄65岁的乐队,是名副其实的“夕阳红”,而且很多时候,观众少得可怜。

  周三天气阴雨绵绵,湿气中伴着凌冽的寒意,马路上除了飞驰而过的汽车,几乎见不到行人。即便如此,乐队还是在回溪公园如期“表演”。

  在公园的凉亭里,乐器、谱架、音响、话筒……该有的设备一应俱全。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围观,没事,一首激昂的《呼仑贝尔大草原》独唱过后,队友自发鼓起了掌。

  “不在乎别的,玩的是心态。”61岁的黄水林是乐队队长,也是队伍里的笛子手。他从小热爱音乐,笛子已经吹了30多年,也算半个行家。有没有观众,他并不在乎。

  刘洪源是乐队的主唱,如果不细看,你根本想不到,他已经74岁。除了这支乐队外,他还是其他5支民间乐队的主唱。“每天去一个场子,一个礼拜基本排满了。”刘洪源从铁路部门退休后,才开始学习唱歌,现在能亮亮嗓子的歌曲,已经多达上千首。

  乐队除了让这些“民间音乐家”集结,也让很多音乐爱好者完成了梦想。

  周阿姨从小就想做音乐家,可年轻时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机会。直到退休后,她学起了二胡,8年下来,也摸到了一些门道。她是最早加入乐队的成员之一,有了这个平台,也算是“半个”音乐家了。

  当然,乐队的舞台不仅在公园,小区、养老院、农村礼堂……都会慕名而来,邀请他们去现场表演。

  “既愉悦了身心,又能服务社会,好事。”每次表演回来,队员们高兴之余,又有些失落:表演的场地都挺好,可大家平时聚会,基本只能露天,刮风下雨,更是冻得不行。

  黄水林说,队员们都有一个愿望:农村有文化礼堂,要是市区能有个类似的专属场所,那就更好了。

  见习记者 何贤君 /文 本报记者 俞跃/摄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镜像 j0008 冬日里的“映山红”,爱唱歌 2016-01-15 4673157 2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