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7版:用·名医馆

成为G20峰会指定的医疗保障单位

服务峰会,浙医二院通过JCI评审

  本报记者 丁颍鹃 本报通讯员 鲁青 方序 文/摄

  猴年刚开始,就传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JCI复评的消息。

  很多人也许会问:JCI是什么?它很牛吗?

  JCI指的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会,是一个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机构。它制定了一套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着医院服务与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

  JCI的标准处于不断更新中,通过评审的医院每3年要复评一次,没有通过评审或者逾期不评都会被撤销认证资格。2013年,浙医二院首次通过JCI医学学术中心认证;三年后,又完满通过复评。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G20峰会就要来了,JCI复评是推动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也是服务G20的关键铺垫。

  通过了那么严格的考核,医院有什么变化?老百姓看病,又会有什么变化?

成为G20峰会指定的医疗保障单位

服务峰会,浙医二院通过JCI评审

  看病有了标准流程

  门诊分诊先给危急评估

  去医院看病,通常的流程是这样的:挂号、分诊、看医生、做检查,拿了检查单再去找医生。

  而按JCI标准,看病的流程有可能是这样的:

  比如,分诊台护士会先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跌倒风险高危人群的手背上会盖上一个“防跌”图章,安排在护士视线范围内的候诊区等候。医生开了检查单后,患者可以由家属陪同做检查,CT室等还会专门配备铅衣供家属使用;而独自就诊的患者,医生只要见到这个图章,就会上前协助。

  客户服务中心陆利萍告诉钱报记者,浙医二院从2013年就开始实行门诊危急值报告处理制度。“危急值,就是指某项检查检验结果异常,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陆利萍说,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治疗,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目前,浙医二院规定临床危急值项目共45项,一旦出现危急值,检查检验科室必须第一时间报告,联系开单医生和患者。

  每一次报告,客服中心都有详细记录,最近一册记录本上详细记载着从1月28日到2月18日22天内的60多条危急值记录。

  比如,上周五上午8点多,有位患者去心电图室检查后出现了“ST段抬高”,这是个危急值,意味着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了急性心梗,转运一定要轮椅,不能自己走动。心电图室的医生马上留住了患者,同时报告客户服务中心,并找来轮椅。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主诊医生赶到心电图室进行后续处理。

  陆利萍用8个字概括JCI带来的变化: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医生下班了,病人回家了,也一定要联系上,这就是制度。”

  手术实施time out

  确保安全、准确

  统一的标准还体现在护士的培训上。

  王华芬是浙医二院护理部副主任,从事护理工作近三十年,她记得,刚工作时被分配到内科,工作几年后到外科,本以为能迅速进入状态,没想到也经历了“文化冲突”。

  “不同的科室,医嘱流程不一样,工作习惯也有很大不同,现在推行同质化以后,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王华芬说,浙医二院目前对病床实行统一管理,同质化管理也让跨科收病人变得可行。

  虽然备战JCI很辛苦,JCI标准1190条衡量要素,几乎条条都与护理有关,但她觉得JCI让护士受益颇多。她最大的感触就是:医生和护士真正成了一个团队。

  “每位住院病人来病房,护士除了要评估专科疾病状况外,还要进行疼痛、跌倒、压疮、营养等方面的评估,最终跟医生一起,共同制定照护计划。”王华芬感叹,JCI标准让护士的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医务部主任张秀来举了个例子:体育比赛里经常会有一个词“time out”(暂停),JCI标准的手术中也有time out。一切就绪,手术刀即将落下,主刀医生一句“time out”,参与手术的所有医生、护士、麻醉师甚至工人,都必须停下手中的活,进入程序,再次确认患者信息、影像资料、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是否正确等情况。

  代号333、999

  医院“特工小组”应对危急抢救

  2014年发生的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让很多人知道了“333”这个代号。

  只要启动了“333”这个代号,就表示3位以上的群体复合伤员被送入了急诊抢救室,负责气道通畅的麻醉科、耳鼻咽喉科医生;负责生命支持的重症监护、心血管科医生……只要没有在为病人做治疗的,就会马上奔向急诊抢救室。

  事实上,这是浙医二院的一个应急呼叫体系,比如,还有一个代号是999:有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使用的代号。整个医院,从病房到花园到地下车库,分区分块,都有相应科室负责,999代码响起,5分钟内携带急救箱的应急团队会赶到事发地点。

  不仅如此,每一位在浙医二院服务的人员,包括学生、保安、工人等等,都要接受应急响应急救制度以及心肺复苏(CPR)等相关培训。就在去年,浙医二院原保卫科副科长带领保安在花园里巡查时,突发胸痛、晕厥倒地、不省人事。幸亏边上保安反应迅速,马上启动999应急机制,并给他进行了心肺复苏,这名副科长才化险为夷。

  为了保证患者在医院里的安全,浙医二院又在此基础上执行一套叫“RRT(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action Team)”的病情早期识别预警系统,根据启动呼叫RRT的标准,患者只要出现相应的症状,虽然可能还未危及到生命,但RRT小组就要在10分钟之内到达患者身边,进行评估和处理。

  自从“RRT”实施以来,“999”的频率大幅下降,因为患者的很多危险因素都已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比如,2月19日晚上8点左右,滨江院区一位病人突发心脏骤停,身边没有家属,原本震天响的警报突然没声音了,但几乎同时,护士冲进病房,马上开展抢救。

  目睹这一幕,边上的病友不停感叹:这家医院的护士反应真快!

  其实,病房护士在护士站监护台发现患者心跳下降后第一时间拨打全院应急专线电话,医院广播立即喊出“中心楼八楼东××床999”,在广播尚未播完第二遍时,999护士已经冲到病房,5分钟之内,由监护、急诊、麻醉医生组成的急救团队就赶到患者身边,采取急救措施,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王华芬说,年轻护士晚上值班,最怕病人病情突然变化,现在有了RRT小组:值班医生、麻醉医生、ICU护士、呼吸治疗师等,至少有4人会来支援,护士心里有底多了,患者也有了更大的保障。

  一位护士调侃说,JCI,其实是“坚持爱”的缩写,所有的标准和制度,都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是对患者的关爱。


钱江晚报 用·名医馆 b0007 服务峰会,浙医二院通过JCI评审 2016-02-24 钱江晚报2016-02-2400008;钱江晚报2016-02-2400011;12810429 2 2016年02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