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创金华时代
本报记者 朱浙萍 俞跃 陶玉其/文 潘秋亚/制图
“十三五”:开创金华时代
本报记者 朱浙萍 俞跃 陶玉其/文 潘秋亚/制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过去五年,金华都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接下来的“十三五”,是金华实现赶超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金华又有哪些大事要做?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乡统筹明显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理体系明显健全,努力建成走在全省前列的城市。
突出制度供给,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政府改革创新,放大改革试点效应,统筹推进义乌国际商贸、国内商贸、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实施驱动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到2020年,“五大千亿”产业总产值(收入)突破2万亿元。建成省级特色小镇10个,市级特色小镇30个左右,培育电商新镇50个。
实现优势互补,共建都市区。加快编制金华-义乌都市区规划,把金华打造成利益共同体。加强都市区联动发展、聚合发展,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500亿元以上。
打造绿色生态,建设美丽金华。全面实施污水处理“金华标准”,PM2.5平均浓度下降40%。市区公交分担率超25%。到2020年,全市公交车、出租车、营运专车、一般公务用车替换为新能源汽车或改造成清洁能源汽车。创建旅游风情小镇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50个、民宿特色村20个。
谋求人民幸福,创造美好生活。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50张。
去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7.8%
四分之三的钱用在民生领域
每年两会,代表们审议政府的账本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去年的收支怎么样?今年的钱准备怎么花?想要了解政府的钱都哪去了,看看这张图解就知道了。
“十二五”财政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运行稳中有进。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实现收入309.69亿元,较2010年增长98.6%,财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4.38亿元,较2010年增长119.5%,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民生支出稳定增长,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比重持续保持在75%左右,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社会事业明显改善。
2016年全市预算安排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335.17亿元,增长8.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432.91亿元,增长6.9%;其中民生支出拟安排318.84亿元,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继续用于民生。
2016年首次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一步增强政府预算的全面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