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吞虾姑壳,2岁宝宝食道被扎破
这样的手术,浙大儿院每年要做400多例
钉子、发夹、电池、硬币……
孩子误吞下的东西五花八门,家长真的要时刻留心
本报讯 一家人正在吃晚饭,2岁的宝宝趁家人不注意,捡起桌子上的虾姑壳吞了下去,结果卡在食道,被连夜从宁波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抢救。
昨日凌晨4点多,宝宝接受了手术,异物顺利取出;但虾姑尖锐的外壳造成了食道穿孔,医生说如果纵膈感染将会非常危险。
瀚瀚只有1岁8个月大,宁波人。
吃晚饭的时候,饭桌上有一盘虾姑,看大人吃得津津有味,瀚瀚看上了桌子上的一堆虾壳,捡起一个虾壳就吞了下去。
这下不得了,虾姑的壳不仅硬,还有几个尖尖角凸出,孩子很快哭闹起来,呕吐,还出现了吐血的情况,家人立即把孩子送到了宁波当地医院。
CT检查显示,瀚瀚食道上有穿孔,需要做手术取出。家人决定把孩子转到浙大儿院做手术,昨天凌晨2点,瀚瀚被送到了浙大儿院滨江院区。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甫棒凌晨3点左右接到电话,和其他几位医生一起快速赶到医院。凌晨4点左右,手术开始。
借助胃镜,医生在瀚瀚的食道上段靠近咽部的位置,找到了虾壳。因为虾姑壳不规则,取起来有一定难度,钳子不好钳,后来医生想办法,用“圈套”把虾姑壳“套”了出来。
李甫棒告诉钱报记者,浙大儿院消化内镜室成立已经有 30多年历史,这几年平均每年要做400多例消化道异物手术。
这是消化内镜室“收集”的一部分“战果”:最常见的是各种硬币、游戏币;鱼刺、枣核这些算是常规的,通常不会“收藏”,比较奇葩的有钉子,十多厘米长,还有钥匙、哨子、小铃铛、戒指、棒糖的棍子,甚至还有电池。
每年400多例的消化道异物手术,从几个月大的宝宝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有,但最多的还是2~3岁的幼儿。
宝宝在1周岁左右学会走路后,他们习惯用嘴探知世界,看到什么都要捡起来,然后毫不犹豫放到嘴里尝一尝。医生也提醒家长,平常应该把这些物品放在孩子无法接触的地方。
孩子误吞硬币,家长怎么处理?请关注微信“浙江名医馆”推送的最新消息。
本报记者 丁颍鹃
本报通讯员 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