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菱
朱 樵/文
南湖菱
在古书《尔雅》中就有关于菱角的记载,不过那时候把菱写成了“蓤”。据此,有人推测中国人食用菱角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事实上可能会更久远一些。至于菱的吃法,除了嘉兴的南湖菱以生吃为鲜,多数地方则是以熟吃而香,所以,菱又叫水栗子。菱煮熟后的味道,确实与栗子差不多,其功效也和栗子类同,可以益气健脾什么的。不过,南湖菱生吃,味道却很特别,清香而鲜嫩,爽甜而汁多,它比苹果要脆,比梨要有嚼味。南湖菱也可以煮着吃,但它比其他地方的菱要鲜嫩、细腻,常与豆腐相伴,当年徐志摩请胡适等名人来海宁观潮,吃的菜中就有南湖菱烧豆腐。
一般来说菱都是长角的,所以也叫“菱角”。然而,南湖菱却是没角的,这就有点神奇了。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里写道:“此物东不至魏塘,西不逾陡门,南不及半逻,北不过平望。周遮止百里内耳。”有人认为,在乾隆之前,南湖菱是有角的,而明代嘉兴人李日华所谈到的菱,只是一种有角的小青菱,没有说到圆角的品种。这考证,和乾隆被南湖菱划破了嘴唇而下旨“菱不能有角”的传说,在朝代上相吻合。而另一种民间传说比较久远,说是天上王母娘娘举办蟠桃大会,孙悟空一不小心撞翻了七仙女手上那盘金馄饨,正好掉在了嘉兴的南湖里,于是金馄饨变成了菱馄饨。巧的是,这个传说似乎也有史实支撑,嘉兴马家浜出土了碳化的南湖菱,少说也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我在讲地方文化课的时候,说南湖菱是一种水果,课堂里总会不由地发出笑声。于是我只好再强调一下:长在树上的可以叫水果,长在水里的反而不能称水果?南湖菱是长在水里的果实,它与莲藕不同,不需要深入泥淖,因此长得比较青白,是世界上最名副其实的水果,也是嘉兴最特别的特产。很多人以为,南湖里有烟雨楼,有红船就足够了。事实上,一个人气旺盛的旅游胜地,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产是必不可少的。南湖菱长在南湖里,又以南湖命名,初春秧苗青青,初夏菱花十里,初秋果实香甜,这样的好特产,真可谓天赐良物。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在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句,每当心里默默念着它时,眼前总会出现一片被诗化的湖面,而优雅的棹歌声,就会踏着菱花从远处飘来。
“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稻谷香……”这是颂唱洪湖的歌,却也真实地描绘了南湖。那时的南湖,甚至比电影中的洪湖更有诗意,烟雨楼也并不孤单,南湖里好看的东西很多,蟹舍渔村,菱花十里,还有远处成片的芦苇。然而现在,别说是“蟹舍渔村两岸平”了,就连“菱花十里棹歌声”也消失了。更让嘉兴人想不到的是,在文人们还在争议南湖菱何时开始没有角的时候,南湖菱居然从南湖里消失了。据说,开始是因为种菱经济效益不好,后来又怕种菱会影响南湖的水质,总之听了让人纳闷。南湖里没有南湖菱,就好比水乡没有石拱桥,江南没有杨柳树,在地方文化的大餐中,也就失去了一道响当当的特色菜。
说实话,珍食记写到《莲藕》时,我就想到了南湖菱。当时有点犹豫,因为好多人写过南湖菱,再写的话必须要有新意,也就是要有点新的东西,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了。其次是,先写莲藕呢,还是先写南湖菱?虽然民间有“七月菱角八月藕”的说法,但南湖菱上市一般都在中秋前后,和莲藕基本上是同时的,有时,甚至是更晚一些。正在犹豫不决时,有一天,我陪上海客人去游览南湖,摆渡时船老大说,他家原来是世代种菱的,谁知道到了他这一代却变成摇船的了。于是我就问他,南湖菱为啥比其它的菱角要晚一个月上市。船老大笑了,他说南湖菱其实是有角的,第一批都是有角的,因为嫌它太小,不愿意去摘,就自然落掉了,第二批长出来的,才是没角的,所以要晚一些。这样看来,当年李日华吃的小青菱,无疑是第一批的南湖菱了。于是我又问他,南湖菱不是要选种的吗,选种了怎么还会长角?他说,虽然年年选种,但选种后长的第一批菱,还是有角的。我感到十分惊讶的同时,忽然就想起毛泽东似乎说过,知识分子要向工农大众学习。是啊,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写文章,不能老是钻在书袋子里面,走不出来。 朱 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