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搬迁后的新家,很多人心里都是大写的满足
本报讯 昨天,本报报道了《曾被农田包围的水电新村,到了告别时》,讲述了三桥边水电新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已拉开大幕。
水电新村,作为滨江最大最老的小区之一,它的搬迁绝不是一件小事,901户居民、836人(户)集体宿舍职工将去向何处?
昨天,钱报记者走访了搬迁中的水电新村,发现很多居民都觉得挺满足。
水电新村的房子共有两种,一种是个人所有的产权房,一种是企业所有的19幢集体宿舍。
老王原先在水电新村的房子是他自己的,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这回他用货币置换来的钱,在滨江燕语林森小区买了一套134平方米的新房。
两周前,他搬进了新房子。“新房子好,宽敞明亮,原来只有两个房间,现在四个房间;前面是花园,后面是老的官河,2分钟到地铁站。”对搬迁后的新家,他觉得很满足。
老陈在原水电新村的房子也是自己的,他选择的是房子置换,自己添进去一些钱后,用原来近60平方米的老房子在印月尚庭小区换了一套133方的房子。现在,他暂时住在亲戚家,新房子的钥匙已经拿到手准备装修。“期待住进新家,原来水电新村的房子实在太破了。”
周文华是原来住水电新村集体宿舍的。说起他们一家在水电新村的日子很多人不会相信:4个人住在12平米的一间宿舍里。我问他们怎么住的,他说,自己常年在外打工,12平方米的宿舍里住的是老妈、姐姐、女儿和外甥女,四人睡在两张上下铺,除此之外的空间就用来做饭、吃饭。
这次搬迁,公司为他们整租了印月尚庭小区的房子,他为妈妈和姐姐租了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昨天我们去的时候,他家正在装修,煤气灶油烟机都已装好,崭新的地板也铺上了,卫生间里电热水器公司也为他们装好。
他说:“妈妈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搬迁后我想让她过好一点的日子。”
周健在杭州是一个单身汉,原先住在水电新村的集体宿舍里。
昨天,他也搬进了公司为他们租的新宿舍里,印月尚庭一套44平方米的一居室。“这里比原来好多了。以前的集体宿舍是个筒子楼,30平方米住了两个人,卫生间洗澡是公用的,烧饭的地方也是自己隔的,最懊恼的是下雨天楼道里还会经常积水。”
周健说,这次的装修很多都是公司帮忙搞的,一个人一居室,住起来自由舒服多了。
本报记者 陈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