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共回收旧衣1018吨
不到10%的衣服被捐到了贫困地区
相关各方都认定,大熊猫收衣是企业行为
是谁给“大熊猫”
贴了慈善的标签
本报记者 杨茜 蓝震
两年时间共回收旧衣1018吨
不到10%的衣服被捐到了贫困地区
相关各方都认定,大熊猫收衣是企业行为
是谁给“大熊猫”
贴了慈善的标签
当2014年4月,杭州的社区中相继出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时,很多人没法想象,在2年后的今天,它会成为风口浪尖上的话题——
前天,在杭州电视台的镜头下,一台定位器,跟踪到市民喂给“大熊猫”的衣物,最终并未送到贫困地区的居民手中,而是流入了江苏的旧衣回收市场。
一时间,“大熊猫”及背后运营企业——杭州市申奇废品回收连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申奇”)被舆论包围。是对爱心捐赠的欺骗,还是过度宣传后的误解,抑或是另一扇没有定论的“罗生门”?
昨天下午,申奇公司、市民政局、市城管委、市商务委以及绿色浙江环保组织就备受关注的“大熊猫”旧衣服回收桶问题举行了媒体恳谈会。答案开始一一浮出水面——
我想问:大熊猫收衣,究竟是慈善行动还是企业行为?
昨天下午,杭州广电大楼16楼,申奇公司副总李震,很清楚外界愤怒的原因,申奇公司称从2015年至今收到1018吨衣服,捐出去的有7万多件,占总量的5%到10%。“放进大熊猫桶的衣服不一定能全部捐助,八成新的会捐,其它的会进行再生循环利用。从2015年至今已经捐出去了7万多件衣服,是媒体和大众过度放大了‘大熊猫’的慈善意义。”
第一个核心问题:大熊猫的存在,到底是慈善还是经营?李震明确表态:“自始至终,我们都是企业经营行为。”
杭州市商务委、城管委也将申奇公司的行为定性为“经营行为”,而对申奇究竟收了多少废旧衣物则称“没关注”、“不清楚”。
“杭州申奇就是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其行为主要是经营。我们作为主管部门也会对其进行监督,从上游来说,回收的衣物要进行规范的分拣,再利用的衣物要送去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杭州市商务委代表表示。
杭州市民政局代表称,企业的经营行为民政部门没有监管能力,“民政局负责捐赠数据的登记录入,就是申奇要捐赠衣服,我们负责登记和找捐赠对象。”但对于衣服的去向及总量并不负责。
我想问: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大熊猫”是做慈善的?
既然在场的所有人,都达成共识:大熊猫的存在其实是企业行为,那么为何此前很多市民都认为大熊猫身上带着公益属性呢?让我们来理清“大熊猫”出生的过程。
从版面的时间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大熊猫的雏形源自一则政协提案。作为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监督管理部门,杭州市商贸委把这个项目变成现实——在2013年6月21日下发的一份《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305号提案的答复》上看到,杭州商贸委在2013年5月7~8日,组织了杭州市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协会、杭州申奇公司赴上海学习取经。
一月后,杭州商贸委拟定申奇公司为废旧服装回收的试点企业。
2014年初,申奇公司主动与杭州城管委取得联系。市容环境卫生监督中心副主任郑胜全说:“这个项目能解决部分的垃圾减量的问题,回收利用的方式很好。所以我们愿意牵头搭建平台,解决大熊猫的小区布点问题,让申奇先在100个小区试点。”他表示所有熊猫进入社区都是免费的。
如果说大熊猫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再生资源回收项目,环保组织“绿色浙江”的参与,则让“大熊猫”添上了慈善的色彩。
“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说:“那是2014年年初,作为一个环保主题的公益组织,再加上申奇公司也是我们的会员公司,我们决定合作。”忻皓补充说,双方还达成过一个经济协议。
当然,申奇公司找到绿色浙江,也是有原因的,“当初看中了绿色浙江是一家公益组织,希望通过他们来推广宣传,尽快落地。”
记者查阅了当时的相关报道,发现从2014年4月起,大熊猫的身影频频见诸报端,在文中“绿色浙江”和申奇作为发起人和合作者被多次提及,并提到衣物回收后部分将用于公益捐赠。甚至在2014年9月,我们还在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前五名中,看到了杭州“大熊猫”的身影。
很多人也是在那时将公益和大熊猫拉上了等号。
但忻皓也表示,在2014年10月之后,绿色浙江渐渐淡出了与申奇的合作。
我想问:喂给大熊猫的衣服,有多少被捐赠了?
在大熊猫推广宣传时,说好的“爱心捐赠”有多少衣服真的捐赠给了山区的孩子?
申奇提供的数据是这样的:项目启动以来,共设立了近2000只“大熊猫”旧衣回收桶,回收了旧衣1018吨。
“我们好的破的都收过来,再做区分,有不同的用处,捐赠只是一部分。”李震拿出了一张表格,是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捐赠的明细单,一共捐赠了71448件衣物,送往西藏、青海、临安等地,还有15000把废旧衣服做成的拖把送到了社区。
捐赠一件衣服通过清洗、烘干、烫、消毒、包装、打包运输再送往需要的地方,一件衣服的捐赠成本就是四五元钱。
其实在“大熊猫”诞生之时,绿色浙江和申奇都表示——八成新以上的衣服用于民政公益捐赠。但是如何判断衣服是几成新的,李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
在媒体们一再追问下,李震才表示:“大概有90%的衣服会二次售卖。”
我想问:这条产业链上,有管理的真空吗?
足足两年时间里,申奇得了名也逐了利。但监察和管理呢?究竟是谁在履行这一职责呢?在恳谈会上,各个单位各执一词。
杭州市城管委表示,“我们只是牵头搭建了一个平台,将‘大熊猫’项目引进社区,有问题时反馈给申奇。怎么处理衣服,不在监管范围内。”他们更注重申奇每个月上报的衣服数据,“数据增加说明生活垃圾减量了,这是我们最看中的地方。”
以前每个月60吨的回收量渐渐增长为150吨。数据看来喜人,可他们也表示,这些数据无从考量。
杭州市民政局,则表示“我们只监管捐赠环节”。民政部门会将需要捐赠的机构信息登记在册,“申奇捐赠衣服的去向都是由民政提供的,7万多件衣服都是民政跟申奇要的。”而在这一部分,民政并没有觉得申奇有什么问题。
作为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部门,杭州市商务委催生了大熊猫的诞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商务委曾多次召见过申奇,“多以口头交谈为主,没有记录。”甚至商务委曾去过申奇余杭崇贤的分拣点,“当时就发现了,没有真正分拣起来,我们让他整改。”
而针对申奇是否将旧衣都销售给了有资质的公司,商务委表示“说不准”,“那些公司的营业执照拿过来才知道。”
会议的最后,各个职能部门也表示,工作上可能存在漏洞,肯定会“加大监管力度”,但没有一个部门给出明确方案。
在杭州市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上,朱红委员提出《关于回收和再利用居民旧衣服的建议》。
杭州市商贸委(杭州市粮食局)作为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监督管理部门,开始着手调研此项目,并赴上海取经。
杭州市贸易局(杭州市粮食局)下文,拟定申奇公司为废旧服装回收的试点单位,并与市城管委、市房管委共同商定,在西湖、拱墅现有25个小区可回收垃圾清运的基础上,进行废旧服装的回收试点。
申奇公司先后联系上环保组织“绿色浙江”和杭州市城管委,开始在杭州市区设立大熊猫旧衣回收桶。
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上,绿色浙江以“衣物重生”项目获得了前五名的金奖。
绿色浙江认为“大熊猫”的监管、铺设等存在弊端,后渐渐退出。
申奇公司联合杭州市民政局,将回收的各种衣物进行分类后,其中八成新符合济贫的衣物无偿捐助给贫困地区或救济灾害地区。
申奇公司被推上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