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x0007版:萧山生活

萧山三中:十年坚守“红色课堂”
为学生打下精神理想

  站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前,听着陈老师激情地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一(6)班学生汪心怡心潮澎湃。每年,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都会组织一批学生代表来这里祭奠和瞻仰,从沈定一、李成虎等革命前辈那里汲取成长的力量。

  “学科课程是树干

  红色课程就是树根”

  2005年,靠着钻研精神把一所普通学校做出特色的徐柏兴接手了萧山三中。这个镜片很厚、操一口标准萧绍普通话的中年男人很快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中找到了教育契机。他告诉笔者,衙前是萧山农民运动的发源地,用红色教育来激励学生,帮他们确立理想信念,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2012年起,学校逐步形成了红色教育“三基”课程体系。如果把整个课程体系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红色课程就是树根,学科课程是树干,而职业技能课程则是枝丫。在徐柏兴的眼里,只要为学生打下了健全的精神底色,什么学业素养、个性特长都将水到渠成。

  为丰富“三基”课程体系,萧山三中推出了约150门选修课。而“红课”占到近1/3,包括“衙前风雨灯”“伟人风采”“红色影视”等。其中,高一学生通过品读母校系列课程,来感知红色教育;高二年级为名人访谈系列课程,目标是探研红色精神;高三则为感恩责任系列课程,目标为深化信念,落实行动。

  像“世纪悲歌——萧山地区的革命与社会变迁”这门选修课,年年都受到高一新生追捧,因为讲的就是他们身边这片经济热土的前世今生。历史教师徐椿祥说,在总共15个课时中,他会邀请萧山图书馆、党史办的专家来讲历史,会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最后以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为解决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早在2006年,萧山三中就成立了红色教育研究会,74名教师成为首批会员。红研会每月集中一次,教师们聚在一起,研讨红色历史、评点红色影视、举办红色讲坛、开发红色课程、浏览红色旧地、观摩红色课堂等。统计显示,当时红研会成员先后申报的100多个红色教育子课题,后来竟有一半被开发成了“红课”。有人说,如今的萧山三中已成为衙前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的大本营,也成为“红课”资源的主要输出地。

  磨砺品质

  把精神传下去

  徐柏兴直言,红色教育不能只有上课这样一种教条的形式,还得有浸染、有活动。为此,学校提出要打造一个“四小时生活圈”,即让学生在校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听唱歌曲1小时、读看新闻1小时、社团活动1小时。另外,又着力推进了包括文化长廊、百姓讲堂、巅峰时刻等在内的“五大特色项目”,希望用一系列可观、可听、可感的活动,来涵养学生的红色底蕴。

  校友访谈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活动之一。每学期,学校都会遴选一批杰出校友,让学生通过走访来寻找他们身上的红色精神。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30多年前从萧山三中毕业,如今他经营的企业年产值已超过600亿元。一趟走下来,学生小李概括出的“恒逸精神”就是八个字——“永不止步,缔造辉煌”。他说,自己也应该像学长一样越挫越勇,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萧山三中的校歌旋律优美,徐柏兴亲自为它填了词,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理想的火花在这里点亮/辉煌的凯歌在这里奏响。”在他看来,弘扬红色精神就是为了点亮火花、奏响凯歌、经营成功人生。事实上,这些年来学校也涌现出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学习、特别懂感恩的学生。像2014届毕业生张少杰考入了浙江大学理科试验班,他特别认同“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专攻,才能勤奋,才能在真正的战场上从容不迫”。2014年,萧山三中高考重点上线人数史无前例地突破了600人,2015年更是达到650人,比例达到67.4%。


钱江晚报 萧山生活 x0007 萧山三中:十年坚守“红色课堂”
为学生打下精神理想
2016-04-15 钱江晚报2016-04-1500007;钱江晚报2016-04-1500008 2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