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z0006版:嘉兴生活

《台北人》是一堂高浓度的写作必修课

  《台北人》是一堂高浓度的写作必修课

  《台北人》是1971年集结数篇60年代白先勇创作的,并于《现代文学》发表的14篇短篇小说而出版的单行本。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7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

  “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了许多书,其实也只在重复自己的两三句话,如果能以各种角度,不同的技巧,把这两三句话说好,那就没白写了。《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读完《台北人》,我还看了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让我更加彻底地理解了《台北人》的深层内涵,连白先勇本人也说“《台北人》终于有了解人,觅得知音”。也看过很多关于这部小说集的评论,大多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入手剖析这部集子。说实话我没有考虑这么多,就算作者是国民党高官白崇禧的儿子,我相信一个能把昆曲《牡丹亭》带进年轻人视野的剧作家一定有他与众不同的讲故事的秘诀。

  从《台北人》的人物来说,他们都是出生大陆撤退到台湾地区的中国人,大多把青春留在了大陆,来到台湾时已经人到暮年,最重要的是,都有一段令自己无比怀念的岁月,有曾是百乐门的台柱子,有飞行员的遗孀,有超然世俗的舞女……十四个人物,十四个故事,每个故事读完都花不了几分钟却让我回味无穷,品咂其奥妙。它并不是冗长的史诗般的人物传记,往往只是把主角前半生的浮光掠影投射在现世举手投足的细节中,这是在我看来最精妙的。

  就拿《游园惊梦》来说,故事是从主人公钱夫人参加旧时在南京得月台一同唱昆曲的桂枝香三十岁的生日酒会开始。多年前,一曲《游园惊梦》赢得大将军钱鹏志的欢心,多年以后,这场游园惊梦仿佛昨日重现,许多往事即使没有明写,我们也可瞥见一二。桂枝香在台北“银素装饰,明亮得像雪洞一般,两桌席上,却是猩红的细布桌面,盆碗羹箸一律都是银的”生日宴会与钱将军在时钱夫人在南京“怕不噪反了整个南京城”的宴会,让钱夫人不禁恍惚,尤其到了几杯花雕下肚。没有哪两个人的命运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作者巧妙地通过描写另一人来折射主角的命运轨迹。那段阳光下的白马过白桦林的文字暗示钱夫人出轨郑参谋,而她的妹妹十七月月红和桂枝香的妹妹蒋碧月一样,将姐姐真心爱过的男人从身边抢了过去。读者看的时候,仿佛在欣赏一部平行蒙太奇电影,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惊梦。

  除了“今昔平行”这一手法,很对故事在编排上采用了情节紧凑的西方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法则,即单一的故事情节且发生在一天之内的同一地点,《冬夜》一篇是最具代表性的。旅美学者吴柱国在一个下着雨的冬夜来到故友台湾某大学教授余钦磊在温州街的家中,短短数小时,寥寥几句话,却将时间抽丝剥茧拉伸到几十年前的五四运动。余教授家小小的客厅,就像一个布置安适静谧的舞台,屋外寒风冷雨,已经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在已到中年的两人心里溅起涟漪。《冬夜》虽然不比曹禺的《雷雨》矛盾冲突如此激烈,但是给人的震撼和思考是同等的。相比于雷雨交加之下,周公馆里撕心裂肺的争吵,余教授与故友在冬夜的屋子里平静地回忆起年轻时候的起义、理想与爱情,竟只剩一句,“你这样说,更是叫我无地自容了!”曾经叠罗汉爬进曹汝霖家放火的爱国热血青年到了外国,却“不愿意讲民国史,那次在加大提到‘五四’,还是看见他们学生学潮闹的热闹,引起我的话题来也不过是逗着他们玩玩,当笑话讲罢了”。反差强烈的对比中,更能深切感受到理想被年岁和现实生活冲刷的痛苦。如果要从两人学生时代的起义学潮说起,变成一部长篇小说,读者顶多遗憾二人没能坚持年少的热情也许还会接受二人偏安一隅的选择而不会像读这短篇一样,合上书仍是赶不走的无奈与悲哀,余教授“右腿跛瘸,穿着木屐,走一步,拐一下,十分蹒跚”,“身上罩着的那袭又厚又重的旧棉袍,竟也敌不住台北冬夜那阵阴湿砭骨的寒意”,也抵不住我心头对前路的恐惧。

  都说张嘉佳是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这是典型的依靠内容打动读者的故事,讲的是一种情怀。而《台北人》,内容远远没有那些“睡前故事”吸引人,舞女嫁给富商、老兵回忆峥嵘岁月、飞行员眷属的新生活……但是白先生以形式弥补内容缺陷,大量的对比、隐喻和象征等写作手法将故事写的充满张力,每一段感情的厚度都超越了我们中大多数人的阅历。对我来说,就讲故事的技巧,《台北人》是一堂高浓度的必修课。

  沈育晓/文


钱江晚报 嘉兴生活 z0006 《台北人》是一堂高浓度的写作必修课 2016-04-15 钱江晚报2016-04-1500013;钱江晚报2016-04-1500014 2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