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z0004版:嘉兴生活

螃 蟹

  螃  蟹

  说到螃蟹,就会想起鲁迅关于吃螃蟹的言论,他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螃蟹横行霸道、长相恐怖,第一个吃它的人,确实需要有点勇气。鲁迅的话似乎有点道理,但我以为,如果将一个不明之物贸然放入口中,那个人必定是有勇无谋,不知道《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样的“勇士”,至多只能说是一介莽夫。

  事实上,最早吃螃蟹的地方,应该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也就是江浙一带。在古时候,螃蟹确实是稻田里最狰狞的害虫,它的那两只大螯,不但能在水里捕捞各种鱼虾,还能把稻田里的各种植物全部啃断。传说中的“蟹荒蟹乱”,其实是稻田因蟹满为患导致颗粒无收的史实。历史上,被记载为“乱”的事件,一般都是由内讧、土匪、异党或外族引起的,在开头的时候都没控制住,给国家社稷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如禹帝时期的“三苗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唐朝还有个“安史之乱”。将“蟹荒”上升到“蟹乱”,足见螃蟹害人之深,而让人恨蟹之切。 在《红楼梦》的螃蟹宴上,薛宝钗作的《螃蟹咏》这样写道:“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连深居闺阁的小姐们都知道螃蟹上了桌,田里就有了稻香。所以,这样看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是农夫了。不过,莽夫也好,农夫也好,喜欢吃螃蟹的人还真的要感谢他,否则,谁敢让这样的怪物上桌成为美味?

  也许是螃蟹样子丑陋而味道鲜美的缘故,人们在食用它时也是非常任性,时贵时贱,也就是说,它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街坊。只要螃蟹一上市,无论是大酒店还是小饭馆,它都会横行到桌上,只是产地和大小不同而已。所以,吃螃蟹和吃其他食物有点不一样,特别讲究产地、季节和大小。过去的大户人家,除了中秋前后,平时是不吃螃蟹的。记得有一次跟外婆去买菜,卖鱼虾的摊上有一串螃蟹,大约是五只,大大小小的,挂在放螺蛳的竹篮柄上。外婆买好鱼后,渔民说加三毛钱,把那串螃蟹也带走。外婆不愿意,说还没到吃螃蟹的时候,再便宜也没用。这倒有一点孔夫子“不时,不食”的派头。到了中秋节前后,螃蟹开始贵了起来,价格也大不一样。本地的南湖大螃蟹和汾湖紫须蟹,因肉质细嫩,没有腥味,价格是苏北螃蟹的一倍。而螃蟹大小的差价,更是惊人,同一产地的,因大小不同,价格竟可以相差两到三倍。在食物中,以个头大小而产生巨大差价的,大概也只有螃蟹了,而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螃蟹虽然在价格和产地上弄得比较复杂,但传统的吃法却十分简单,用清水放几片姜,滚上五六分钟,即可蘸醋食用。当然也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吃法,如:咸鱼蒸蟹、香辣爆蟹、葱姜炒蟹以及现在流行的各种各样的蟹煲。但在明代以前,基本上以食用清水煮蟹为主,直到清代,还有不少美食家坚持这种简单的吃法。清李渔说:“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袁枚也认为“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并建议“以自剥自食为妙”。这样边剥边吃,才能有空闲边吟边聊,袁枚这个“妙”字,恐怕是指吃蟹的气氛,而不仅仅是螃蟹的美味。所以,把酒持螯,赋诗赏菊,这种清水煮蟹的吃法,应该和文人的风雅有点关系。螃蟹除了熟食,还可以生吃。据《清异录》记载,“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到了宋元时期,还流行吃“洗手蟹”,以盐、酒、陈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糟蟹、糖蟹、洗手蟹,其实就是醉蟹。嘉兴人也吃醉蟹,但喜欢用酒、酱油加糖,味道鲜甜。以前我每年都要自己做醉蟹,一般浸泡二十天便可以食用。近年因水质变差,加上各种细菌增多,螃蟹生吃已不再提倡。

  中国人吃螃蟹很早,据东汉郑玄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祭祀时就有一种被称作“蟹胥”的螃蟹酱,但螃蟹却不是所有中国人公认的美食,至今仍有许多人不吃螃蟹,不会吃,也不愿意吃,因为螃蟹的样子,实在是太丑陋了。

  朱 樵/文


钱江晚报 嘉兴生活 z0004 螃 蟹 2016-04-15 钱江晚报2016-04-1500013;钱江晚报2016-04-1500014 2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